极目新闻评论员 吴双建
【资料图】
5月9日,北京市公安局公交总队通过官方微博通报称,一名男子在地铁列车上猥亵女子被拽到车下后,当场下跪求饶,该男子目前被警方依法拘留。
相关截图
警方的这则通报,将具体过程描述得非常清楚,读来十分解气。刘女士在地铁1号线列车上遭到一男子猥亵,多次躲避后,男子仍紧追不舍。当列车到达四惠东站时,刘女士鼓足勇气一把揪住猥亵男,并将其扭拽到站台上,随即报警。男子见状,突然跪地求饶:“我给你道歉,你别毁了我!”
看到刘女士躲避,涉案男子以为是怕了他,还“紧追不舍”,哪知道一个“反杀”,猥亵男一下就软了。男子前后表现变化之快,让人惊诧!
刘女士的果断行为,值得其他女同胞学习,遇到性骚扰或猥亵时,只要硬气一些,对方自然就软了。否则,他还真以为你不敢拿他怎么样。
但也要强调,涉案男子下跪求饶时称“你别毁了我”,这话完全没道理。因为,这是他自己亲手毁了自己,与刘女士何干?如果刘女士真的放过他,谁能保证他不去“毁别人”?
此事件中,虽然男子被警方依法拘留,但不少人依然觉得难解心头之恨。
今年4月,有网友发现杭州市政府网上公布了一批行政处罚信息,主要针对在地铁上猥亵女乘客违法者的罚款或拘留处罚决定,也有在公交车上干这种下流事而被处罚的。“杭州公开一批对色狼的处罚结果”的消息,迅速冲上各大平台热搜。
重点在于,这批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里,被处罚的对象都是实名,这就十分解气了。
有网友称,如果想办法不误伤同名同姓的人,公布这些处罚决定书就非常有震慑力。哪怕是猥亵男,也是怕丑事被曝光,也是怕自己被毁了的。网调显示,97%网友支持杭州公开处罚信息的行为。也有网友建议,把这些行政处罚书放在地铁相关屏幕上循环播放。
有律师表示,行政处罚仅涉及被处罚人的姓名和主要违法事实,并不涉及被处罚人的身份证件号码、住址、电话号码、职业等信息。所公示内容涉及的被处罚对象,不具有可识别性,并不涉嫌侵犯隐私权。
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行政处罚决定,应当依法公开。="">
那么,北京这起地铁猥亵案件,在确定其违法行为并进行处罚后,能否公布其姓名,以震慑类似行为呢?既然杭州已经依法开了先例,那北京不妨跟进处理,看看这个跪地求饶者到底姓甚名谁。
男子在公共交通上猥亵女性,在当事人进行躲避之后仍穷追不舍,就是没有尝到法律的滋味。现在,除了对其进行拘留,也完全可以公开行政处罚书,让其尝尝法律法规的铁拳。
相关截图
我们也注意到,北京公交警方在通报中只是称“该男子被依法拘留”,并没有提到是行政拘留还是刑事拘留,这就意味着对男子的相关行为还没有定性,并不排除该男子行为涉嫌犯罪。就是说,该男子真有可能毁了自己的前程。
猥亵女性就是“毁了自己”,对地铁咸猪手就是要全方位出击,这样才能震慑蠢蠢欲动者,让作案者不敢伸手,伸手了也难逃法网,这就对了。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