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的世界——湖北先秦与秦汉简牍考察”在汉启动|新要闻

2023-05-11 05:58:52     来源:极目新闻

打印 放大 缩小

极目新闻记者 夏雨

摄影:极目新闻记者 肖颢

5月10日,“简牍的世界——湖北先秦与秦汉简牍考察”(以下简称“考察团”)在湖北考古博物馆正式启动。


【资料图】

该活动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在现场”主题创作系列活动,由中国书法家协会、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湖北省书法家协会、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

活动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李昕,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李述永,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士军带队。中国文物考古、书法等相关领域专家组成考察团队。

启动当天,考察团首站走进湖北考古博物馆,观摩难得一见的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睡虎地汉简与周家寨汉简,共论简牍的艺术价值,对话当代书法创作。

数量比震惊中外的睡虎地秦简多一倍

书家与难得一见的汉简“见字如面”

简牍在纸张普及之前一直是中国最为重要的文字记录和文化传播工具。

启动仪式上,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介绍,湖北出土简牍无论从类型数量还是研究价值等方面来讲,无疑在全国范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为止我国通过科学发掘而出土的时代最早的简牍是湖北随州曾侯乙墓中的竹简,时代为公元前五世纪后半叶——战国早期。在这之后,时代属于战国中晚期、秦、汉、三国时期的简牍,都有大量发现。

汉代是简牍使用最广泛的时期。汉代简牍的出土分布区域之广、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都远超前代。

考察团伴随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蔡丹、凡国栋、高一致的讲解,观摩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睡虎地汉简算术及书籍部分与周家寨汉简《日书》部分。

据蔡丹介绍,1975年年底至1976年,在云梦火车站的西边睡虎地墓地,发现了震惊中外的睡虎地11号秦墓。时隔30年以后,在11号墓边大约不足100米的地方,发现了睡虎地77号汉墓。从数量上来看,睡虎地汉简是秦简的两倍,内容也更加丰富。这批汉简可分为质日、官府文书、私人簿籍、律典、算术、书籍和日书等类别。“算术一卷是保存得非常完好的,包括有四则运算、面积计算、体积计算、按比例分配以及开方等一系列的数学问题。”书籍则记录了一则则情节生动的故事,其中关于伍子胥复仇的故事透过两千多年前清晰可见的字迹展示出来。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建会感叹内心无比感动,更加坚定了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决心,以及增强了书法艺术创作的自信。“好像我们跟两千年前的作者直接对话了一样,犹如见字如面。这些文字在我们眼前充满了鲜活的情感,带来的不止是视觉上的冲击,还有精神上的启发。”

“楚人在汉代写秦篆的感觉”启发当代书法创作

“简牍的世界——湖北先秦与秦汉简牍考察”试图突破艺术创作发生的小空间,引导新时代书家守正创新,通过调研考察、交流互动,打通学术与创作二者的内在关联,激活书法资源,拓宽学书范本。

在观摩汉简后,不少书法家表示不同种类不同批次的简牍,其风貌存在很大差异。对此,著名书法专家、学者丛文俊认为,“大家在看简牍时不能一开始就想到书法,而要有历史感。”他提到汉字的隶变。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隶变在当时处于一种流动的、变化的状态,从汉高祖到汉武帝时期百十多年,这里头有很多变化的细节,汉武帝以后,隶变才急剧地正体化。在一批墓葬的竹简里头,就可能对这一隶变的历史感有一个完整的体现,但也可能这一批墓葬只反映隶变的一个节点。”

提起隶变,丛文俊认为楚文字对隶书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让秦隶脱胎换骨最重要的因素。“楚文化要作为一种遗传基因发掘出来。如此,无论全国的书法还是当地的书法都可能有很大的提升。”

著名书法专家、学者李刚田也在现场给当代书法创作提出宝贵意见,他直言:“今天在很激动状态下看简牍,有一种楚人在汉代写秦篆的感觉。它囊括了三个时代,秦传的结构,汉传的形态,楚人的精神。这给我们什么启发呢?我们当代书法创作风格如何做?如何融融会贯通而不露迹象地去做?古人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典范。”

据介绍,考察活动将持续至5月12日,考察团将前往武汉、荆州、荆门、孝感等地,了解更多或未面世出版的简牍,置身考古现场等艺术发生原境。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