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陈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摄影记者 刘中灿
一只栩栩如生的蝉,你能想象这是用一张纸剪出来的吗?
上过漆的小纸片上,两把刻刀,一把压住纸片,一把顺着细小的纹路游走,借助镊子的帮助,蝉的脚弯折起来,身体变得立体起来。
“磨刀不误砍柴工”,刘旻剪纸前一定要把雕刀磨锋利
在第二十二届华创会非遗展的现场,这项独特的立体剪纸技艺,吸引了不少观众。这项来自武汉汉阳的“刘泥巴剪纸”,为观众展示的正是第五代传承人刘旻。
在武汉市汉阳区江欣苑社区的工作室里,能看到很多“刘泥巴”留下的很多传统手工艺品。“刘泥巴”的本名是刘国瑞,他一个人就传承了三项非遗技艺,分别是花灯、微缩家具和剪纸。家里的三个孩子,也各传承了一项。刘旻的哥哥传承了微缩家具,弟弟传承了花灯制作,而她则传承了剪纸。
剪出来的昆虫活灵活现
刘旻介绍,“泥巴”是父亲的乳名,他也是这项非遗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2012年工作室成立以前,父亲创作的地方就在家里,他的作品曾经去过德国等多个国家,登上过德国G20峰会,2019年军运会,刘旻还在武汉军运村为前来采访的媒体记者多次展现“刘泥巴剪纸”的特色。
教晚辈们剪纸
“剪、刻、撕、烧、立体、刺绣”,这是“刘泥巴剪纸”的六大技艺。从小就耳濡目染,跟着学习的刘旻,在2000年因病从单位辞职,从此开始专门从事剪纸。“那时候每天把孩子送去学校,就回工作室上班,到放学的时候再去接孩子。”工作室里的很多工具,都是父亲自己摸索制作的。比如剪纸时用来垫纸的牛油板,其实就是在类似砧板的木板上挖了个坑,里面填充了牛油、草木灰、石蜡等混合物,刻刀透过剪纸刺下去,不深也不浅,手感很好,不容易累。被父亲称为“压刀”的工具,也是他自己摸索出来,用废旧钟表的发条制作,使用的时候和剪纸的刻刀配合,一把压住纸,一把刻线条,再细的地方也能干净利落地切开。
立体剪纸的关键工序
随着年龄的增长,父亲也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刘旻,比如去学校、福利院、电影院等地方展示非遗技艺,包括几次出国表演,父亲都会带着她,甚至让她直接走上前台。2020年,父亲去世后,刘旻就继承了这间工作室。
刘旻在22届华创会上推广非遗项目立体剪纸
父亲的去世,让刘旻在悲痛之余,也留下了不少遗憾。她说,父亲的技艺,自己还有很多没学到家。作为家里唯一的女儿,父亲在世时很疼爱刘旻,连磨刀这样的事情都是自己代劳,“父亲去世后,我连磨刀都是从头学起,包括制作工具,也是我们这几年自己摸索的。”现在工作室里有十来个学生学习剪纸技艺,包括家里的几个孩子,也传承了这项家族技艺。
磨好的雕刀
在工作室里,一幅双鱼图案的剪纸,旁边使用了“刺绣”的剪纸技艺,初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其实,这是父亲留给刘旻的最后一件作品。“刘泥巴剪纸”的“刺绣”技法,是在厚纸剪出的图案边框上,用针打眼,缠上丝线,做出刺绣的效果。父亲去世时,这幅作品没有全部完成,剩下的部分,是刘旻完成的。她用这种方式,完成了和父亲对非遗传承人的交接。
完成了父亲没完成的遗作
一丝不苟地进行创作
与传统剪纸不同,立体剪纸增加了一把压纸刀
专注雕刻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