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资料图】
通讯员 宋若虹 钱红
冬天天气寒冷,草木凋零,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冬季人体应该顺应天时,冬季养生以敛阴护阳为原则。比如饮酒,宜喝温热的,不宜喝冷酒。
《红楼梦》中薛宝钗就对贾宝玉普及过这样的养生知识,“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呢。”
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在盘龙城博物院和湖北省博物馆,就收藏有各式各样古人冬天用于温酒、烧水或炙烤食物的文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不少学者指出爵是煮酒器,也就是温酒器
盘龙城博物院所藏的这件铜爵,就是温酒器的代表。爵是古装剧的常客,相信很多读者都不陌生。它们一般有着较深的筒形腹部,口缘前部有倾倒液体的长流口,简称为“流”,后部有尖尖的“尾”,口缘上部一般还有两个“柱”;器腹一侧有把手,通称为“鋬”;腹底有三个尖而高的足,其中一足在鋬的下方。
据盘龙城博物院介绍,关于爵的用途,过去多认为是饮酒器,我们也常常在古装戏中看到贵族举爵干杯的场景。但随着考古发现的丰富,学界对于爵是否直接用来饮酒存疑。爵有三足、较宽的长流、口缘上有又有柱,并不方便饮酒,且如果仅仅用于饮酒结构并不需要这样复杂。所以不少学者指出爵是煮酒器,也就是温酒器。在考古发现中也发现部分爵的底部有烟炱痕迹。
铜爵出现于二里头文化时期,是目前所知最早出现的青铜酒器。盘龙城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青铜爵。
盘龙城博物院藏的铜爵
本文中的这件爵出土于盘龙城遗址杨家湾5号墓,器身装饰有精美的兽面纹饰,兽面两侧各有一组两对相背的夔纹。
盘龙城出土青铜酒器较多,觚、爵、斝是相对固定的组合
盘龙城博物院还收藏有与爵外形相似的铜斝(jiǎ)。 斝,形状与爵相似,都有三足一鋬,敞口,口部多立有两个柱。斝和爵不同的地方在于斝没有流和尾,且体形一般比较大。斝出现于二里头文化时期,流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而后不见。
斝是三足器,且三个足多是中空的,因此学界多认为斝应该是温酒器。目前出土的青铜斝不少外底部也发现了烟熏痕迹,内里有白色水锈,可作为温酒的证据。
据盘龙城博物院介绍,盘龙城出土青铜酒器较多,其中觚、爵、斝是酒器中相对固定的组合,因此出土青铜斝数量不少。
盘龙城博物院藏的铜斝(jiǎ)
本文中介绍的这件青铜斝出土于盘龙城遗址杨家嘴1号墓,口外侈,上立两柱,空尖锥足微外撇,该器颈部饰一周带状兽面纹,分三组,正面一组是完整兽面,鋬两侧各饰一夔纹。口径15.8、通高21.3厘米。
曾侯乙墓中出土了一件铜炉盘,古人就用它来烤鱼吃
除了温酒,古人还会用器皿来炙烤食物。下面来看看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文物,古人就用它来烤鱼吃。
湖北省博物馆藏的铜炉盘
据湖北省博物馆社教部介绍,在曾侯乙墓中出土了一件铜炉盘。它分为上下两层,大小基本相同,上层为釜,圆形底,下层为炉,平底,中间有扁方形镂孔,相当于炉膛通风孔道。炉底部装有三个距离相等的兽蹄形矮足,上层釜外壁两侧各安有一个三节活环,作为提梁。出土时,这个炉盘的上层釜中存有一条完整的鱼骨,下层炉盘中剩有未烧尽的木炭,盘底有烟炱痕迹,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煎烤食物的青铜炊具。
作为温酒的顶流,曾侯乙尊盘当之无愧
作为温酒的顶流,曾侯乙尊盘当之无愧。据湖北省博物馆社教部介绍,曾侯乙尊盘是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整件器物装饰纷繁复杂,铜尊用34个部件,经过56处铸接、焊接而连成一体,尊体上装饰着28条蟠龙和32条蟠螭。铜盘盘体上共装饰了56条蟠龙和48条蟠螭。这件尊盘的惊人之处在于其鬼斧神工的透空装饰。装饰表层彼此独立,互不相连,由内层铜梗支撑,内层铜梗又分层联结,参差错落,玲珑剔透,令观者凝神屏息,叹为观止。
湖北省博物馆藏的曾侯乙尊盘
尊是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盘则是水器,曾侯乙尊盘融合尊、盘于一体。先秦时期人们喝的酒为发酵酒,多是米酒经发酵后过滤而得。在寒冷的冬日里喝酒,如果不将酒水加热,酒只会越喝越冷,完全达不到暖身的功效;而且由于米酒里所含的脂类芳香物会随温度升高而蒸腾,因此,在冬日温酒是喝酒前非常重要的步骤,通过加热,酒会更加芳香醇厚,酒味也会温和柔顺,更重要的是达到了驱寒暖身的效果。
寒冷的冬天洗个热水浴,岂不温暖倍增
湖北省博物馆藏的匜鼎
据湖北省博物馆社教部介绍,曾侯乙墓中还出土了一件匜鼎,器身像匜,三足像鼎,因此称其为匜鼎。有半圆形流,流上有镂孔盖,平底,三蹄形瘦长足。腹部有对称的两对耳钮,每对钮上套接一副提链,提链由四节双连环套接,每副提链末端套接一个圆圈提环。出土时底部有烟灰痕迹,应为沐浴前的烧水之器。寒冷的冬天洗个热水浴,岂不温暖倍增!
(图片由博物馆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