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速递!锔瓷“守”艺人胡楚桥,传承非遗技艺

2022-12-19 19:20:46     来源:极目新闻

打印 放大 缩小

极目新闻记者 常怡

通讯员 徐莹 李久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将残裂的碎片,通过钻孔、锔钉、金缮的技法重组,胡楚桥熟稔且利落,在他的巧手修补下,一件件破裂的瓷器、首饰等物品焕发新颜。“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的就是这门古老的民间手艺——锔瓷。

胡楚桥在大悟县修复瓷器

胡楚桥是新洲胡氏锔瓷工艺的第四代传承人,为宣传锔瓷文化,展示锔瓷技艺,让这项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焕发生机,他的足迹遍及新洲城乡和黄陂、英山、红安、麻城等地。

重拾祖传技艺,走街串巷“补锅”

“锔盆、锔碗、锔大缸……节,武汉市新洲区李集街一直回荡着这样的吆喝声。这个声音来着胡楚桥,他是武汉市新洲非遗锔瓷技艺传承人。他挑着祖传的锔瓷担子,走街串巷,一方面就近为百姓补碗、补锅和补缸等提供便利;一方面宣传锔瓷文化,展示锔瓷技艺之美。

“说起锔瓷,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它其实就是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把碎了的瓷器修复的技术。”面对记者,胡楚桥讲起了他和锔瓷的故事。

今年65岁年的胡楚桥出身锔艺世家,是新洲胡氏锔瓷工艺的第四代传承人,其祖辈有着“胡锅匠”的美名,在当地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晓。他自幼跟随家人学习打铁、锔瓷等技艺,在很小的年纪就熟练掌握了各种技巧。胡楚桥介绍,他们家的锔瓷手艺源于明代洪武年间,鼎盛时期他家锔瓷足迹遍布整个鄂东北,由于市场需求,后期便扩大了补锅、补紫砂壶等衍生手艺范围。

胡楚桥挑着锔瓷担子

步入社会后,胡楚桥并没有从事锔瓷这一行当,他放下了锔瓷手艺,辗转于生活的奔波,但他内心深处依然惦念着祖传的技艺“锔瓷”。2017年退休后,胡楚桥再次拾起祖传的挑担,游走四方。5年间,他的足迹已遍及黄陂、英山、罗田、红安、麻城等地。

走进胡楚桥的工作室,里面陈列各具特色的修补件,有碗,有罐,有瓶,技法各不相同。一件件走过去端详,有些瓷具上,普通几个椭圆形补丁镶嵌,毫不掩饰自己的“缺陷美”。在一旁的桌子上,则是堆满了锤子、钳子、锥子、刀子等工具。

“这些破碎的瓷器谈不上贵重,但对于它们的拥有者来说,都承载着故事和感情。”胡楚桥说。与锔瓷结缘的51年里,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胡楚桥时刻告诫自己要恪守匠心。今年10月24日,胡楚桥被认定为新洲区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修复后的瓷碗

修复上百件物品,计划建研学基地

将破损的斗彩笔筒固定,用红木金刚钻上弓打眼,截铜造锔,扬锤敲锔……在胡楚桥的锔瓷工作室,他锔瓷修复的动作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手起锤落间,笔筒上的残缺被修复。

胡楚桥采用传统手法,配制的锔瓷膏、凝固液,环保卫生、不变色、耐持久,还原瓷器本来面目。“都是我自己研发的,无污染无异味。”

胡楚桥展示瓷器

“通过钻孔、锔钉、金缮的技法重组,瓷器得以恢复。”胡楚桥拿出一件已修复的瓷碗展示给记者,他介绍瓷器修复是否成功,需要从三个标准进行判断。“第一是修补后,瓷器可以提起来;第二个是倒入水后,瓷器不漏水;最后一点就是从手指敲击,瓷器能发出清脆的声音。”

过去,寻常锅、碗、瓢、盆、首饰等物品的破损,都可以通过锔艺修缮恢复正常使用,给一代又一代百姓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旧时补碗匠的吆喝积淀着岁月的沧桑,已渐行渐远。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如今的锔补、锔复的物件已经扩展到了金银玉器、名家瓷器、名人紫砂等领域。

有人说,一生只为一件事,把一种传统手艺做成艺术,这才是一种真正的坚守和传承。胡楚桥便是如此。为了能让锔瓷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胡楚桥便让自己的儿子学习这门手艺。“我想培养的不是学徒,而是真正热爱这门技艺的传承人。”胡楚桥说。

胡楚桥修复瓷碗

如今,胡楚桥还将目光锁定了学生群体,在参加非遗进学校活动之余,他计划建立一个研学基地,让普通群众,特别是孩子们能亲自动手体验锔瓷技艺,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作为非遗传承人,胡楚桥是帮助人们修复破碎时光的人,他正用自己的行动赋予器物以新的艺术生命。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标签: 走街串巷 新闻记者 可以说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