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渔40年,还是第一次捕到这么大的野生大黄鱼。”浙江宁波渔民王启福说,2月28日上午,他同儿子捕获一条7.1斤的野生大黄鱼,卖出4.2万元天价。物以稀为贵,这样的消息总是能登上各大媒体平台,也让“东海无鱼”的说法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对此,专家表示,东海有鱼却“无渔”。(据3月5日澎湃新闻)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副教授汪振华说,“东海无鱼”并非是东海里没有鱼,而是指的整体产业情况。在东海仍然有着数量庞大的小型和低龄鱼类,像大黄鱼、小黄鱼这样经济价值高的鱼类,在过度捕捞的情况下资源量锐减,从而导致从数量上看,鱼的总量不少,却无法支撑起相应的渔业产业,因此应该用“东海无渔”的表述更加准确。
2022年1月,也是宁波象山渔民,一次捕捞近5000多斤野生大黄鱼,以957万元的价格成交。这样的消息总是让人亦喜亦忧,喜的是,一次能捕获这么多大黄鱼,说明东海里就如专家所言,还是有鱼的,不必那么悲观。从渔民个人来说,一网打下这么多珍稀鱼类,卖了个好价钱,也是喜事。
近年来,浙江沿海渔民和科研人员接连捕获批量野生大黄鱼的事,屡有报道,这也是让人开心的事,是海里有鱼的佳音。专家表示,连续两年都在冬季时刻基本在同一渔区采捕到吨级规模的大黄鱼,初步可以判定:大黄鱼自然资源群体有明显恢复迹象,这一海区可能已成为一个越冬场。因此,这是好事,有“渔汛”就是喜讯。
但这样的消息也让人担忧,就是闻到“渔汛”后,可能会有趋之若鹜者,如果都来张网以待,亟待休养生息的大黄鱼,可能又不得安生。捕获的大黄鱼越多,说明海洋里的鱼多,是好事,反过来,捕获越多,则意味着渔业资源会减少,若不加节制,就有一网打尽的可能,到时,就更是鱼以稀为贵了。天价鱼的新闻,既是“好事”,又刺痛人心啊。
上次渔民一次捕捞近5000多斤野生大黄鱼,专家就表示担忧,因为现在通信发达了,捕捞技术先进,鱼汛信息一传开,高强度捕捞将是不可避免的。而目前象山捕上来的大黄鱼,多是500克至1000克的大黄鱼亲鱼,这对资源恢复不利。
此次又有渔民捕获一条7.1斤的野生大黄鱼,汪振华也提出担忧:“大黄鱼的产量成也在‘网’、衰也在‘网’,互联网让更多的人了解大黄鱼的价值,但也导致在利益驱动下高密度网具的过度捕捞,如果形成淘鱼热,野生大黄鱼难逃厄运。”
前人护渔,后人打渔。浙江海洋大学党委书记、东海野生大黄鱼资源修复工程首席专家严小军表示,经过多年的努力,东海的海洋生态、渔业资源正在恢复中。但现在伏季休渔更多是产卵季节的保护、幼鱼期保护,对越冬期没有保护,应该有一个可采捕量的控制。
所以,天价大黄鱼屡成新闻,也提出了一个课题,如何进一步优化对珍稀鱼类的保护,以实现可持续的捕捞。而不是种群刚有所恢复即“露头就打”,因为打早打小了,不利于渔业资源的长远利用啊。希望大黄鱼之类能“岁月静好”,有更好的生长环境。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