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2023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合肥举行。会上,“科技创新”一词被屡屡提及。科技创新,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这一点,在安徽尤为突显。
“定式”,围棋术语,指的是棋手在对弈过程中的布局。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一盘棋”,那么安徽有着怎样的“定式”呢?
支持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发展,建设数量位居全国前列的大科学装置;推动大科学装置“沿途下蛋”,赋能全省新兴产业……这是近些年安徽科技创新的特色“定式”。
(资料图片)
当下,安徽科技创新迈入新阶段。一年前的今天,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科大硅谷”建设实施方案》。以此为肇端,安徽科创有了“新定式”。
科大硅谷服务平台公司。宋炎骏摄
传承与创新
“新定式”的故事,得从传承讲起。
在安徽科技创新史上,中国科大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
自上世纪60年代末从北京南迁至安徽合肥,省、校就开启了一场双向奔赴。一边,安徽秉持“怎么支持都不为过”的理念支持中国科大发展。另一边,学校众多前沿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默默地改变着当地产业结构。
如果没有中国科大,安徽科创定将失色不少。
“聊时局”获悉,建设“科大硅谷”,就是要传承校地间共生互荣的亲密关系,把中国科大的科学精神、创新基因与安徽科创紧密相连。
安徽的初衷是:“科大硅谷”为中国科大等高校院所师生、校友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同时,高校院所也为地方输送宝贵智力资源,就地转化科研成果。最终,形成一片享誉世界的高科技产业聚集区——一如大洋彼岸的美国硅谷。
伴随着传承的,往往是创新。之于“科大硅谷”,创新集中体现在空间布局上。
“科大硅谷”规划了“一核两园一镇”。从功能上看,它们各有千秋:地处合肥高新区的核心区将布局一批高品质创新创业平台;位于合肥市蜀山区、合肥高新区的蜀山园、高新园“两园”主要服务中国科大师生的成果转化和创业;“一镇”即“讯飞小镇”,将建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的科创小镇。
虽然定位有差异,但它们使命相同,即用好政策工具,聚焦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企业孵化、创新生态优化,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示范工程。
“新定式”的新,还体现在运营架构上。据了解,运营“科大硅谷”的既不是事业单位,也不纳入国有控股企业管理序列。
“这决定了我们的运营模式更加市场化、方式更加灵活。”“科大硅谷”运营单位、科大硅谷服务平台公司董事长吴海龙透露,在此基础上,“科大硅谷”正招募“全球合伙人”,让高水平团队运营各片区细分单元,“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创新体,它可以是一片区域,也可以是一栋楼。”
传承与创新,勾勒出“科大硅谷”的历史底蕴和现实打法。一盘“科创大棋”,拉开了阵仗。
位于“科大硅谷”核心区的中安创谷。宋炎骏摄
成绩与成就
成绩从来不等于畅想,但却是验证畅想的有效工具。
一年光景,“科大硅谷”成绩如何?想要得到答案,不妨从三个角度切入。
首先,是校友资源和优质项目的对接、挖掘。这是汇聚创新力量的重要一环。
“科大硅谷”累计对接校友3000多人次,投资机构100余家;项目方面,今年日均对接科创团队5个、日均落户项目1个。目前,共有产业化类、平台类、成果转化类、基金类、合伙人类在库项目932个,其中已落地370个。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大90%的赋权试点项目,选择在“科大硅谷”转化,这再一次验证了其与中国科大的亲密关系。
其次,是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安徽曾提出,把“科大硅谷”打造成为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今天,“试验田”作用初步显现。
“‘科大硅谷’与属地政府、重点产业链专班、科技成果转化专班、高校院所、片区载体运营单位共担指标、整体联动的模式,让业界耳目一新。”业内人士评价道。
再次,是汇聚各路资金。
创新创业,离不开资金扶持。聚集在“科大硅谷”的多为早期科创项目,对资金的需求更为迫切。
“聊时局”得知,为汇聚各路资金,首期注册规模15亿元的“科大硅谷”引导基金已经设立。它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半导体、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型显示等新兴产业,致力于“投早、投小”,为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扫除资金障碍。未来,引导基金总规模将达300亿元。
“‘科大硅谷’给了我们全方位支持。在这里,团队‘离市场更近’,科研成果转化更加便捷。”安徽应用数学中心执行主任杨周旺说。眼下,脱胎于中心科研成果的创业项目“下一代工业软件几何内核”已经面市,赢得了市场认可和好评。
短短一年,“科大硅谷”成就自己的同时,也给地方添上了一抹艳阳。
今年初,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2022年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综合评价结果。合肥高新区在169个国家级高新区中位居第7,较上一年上升一位,连续九年稳居全国十强。
另一边,在日前发榜的赛迪创新百强区榜单中,蜀山区位列全省第一、全国第27。
放大观察尺度,“科大硅谷”还为合肥乃至安徽的科创进阶贡献力量。2022年,安徽区域创新能力跃升至全国第7位,连续11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一年光景,成绩与成就,是对参与者的最好回馈,是“科大硅谷”澎湃向上的最佳注脚。
位于“科大硅谷”蜀山园的硅谷大厦。蜀山科创集团供图
今天与明天
历史的车辙滚滚向前,时代的印记总是留痕其中。
在科技创新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摆在“科大硅谷”面前的是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科创已然成为各地发力争先进位的支点。在这般背景下,坐拥基础、尝到甜头的安徽不遑多让。当前,安徽正全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征程中,作为“新定式”的“科大硅谷”,肩上重担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科大硅谷”的近期发展目标,也并非“唾手可得”。
安徽提出:到2025年,“科大硅谷”汇聚中国科大和国内外高校院所校友等各类优秀人才超10万名;形成多层次基金体系,基金规模超2000亿元;集聚科技型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科创服务机构等超1万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上市公司和独角兽企业50家以上;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成为全国科技体制创新的标杆。
这些,都倒逼“科大硅谷”继续一路狂奔。
从实践来看,今天的脚踏实地和仰望明天的星空同样重要。“科大硅谷”正立足当下,展望未来。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科大硅谷’建设的关键之年。”吴海龙告诉“聊时局”,接下来,将通过实施“合伙人”招募、创新中心建设、科创金融创新、科技招商淘金、专业服务赋能、品牌传播提升“六大计划”,把“科大硅谷”打造成为创新创业者的圆梦热土,以及科技创新策源、新兴产业聚集的科、产、城融合示范区。
好在,“科大硅谷”并非单打独斗。
5月26日,合肥市发改委、合肥市财政局联合印发《支持“科大硅谷”建设若干政策实施细则》,围绕链接全球创新资源、建立新型研发模式、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鼓励科技创业、汇聚创新创业人才、创新投融资模式6个方面,出台27条支持政策细则。“其中,部分条款做到了国内最优或最佳。”合肥市发改委副主任阚伟说。
此外,围绕“科大硅谷”建设,业界纷纷支招并表达合作意愿。
在5月底举行的天下徽商圆桌会议上,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倪泽望说:“‘科大硅谷’的建设,需要设立一个能够让科学家、投资人和政府相互共赢的机制。”基石资产董事长张维表示:“需要硬科技大企业和杰出企业家来推动‘科大硅谷’建设。”
……
在接连利好驱动下,“科大硅谷”的明天将收获怎样的新成绩?各界纷纷报以期待。
“定式”,意味定势。“新定式”下的安徽,科技创新必将势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