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夏雨
摄影 极目新闻记者 肖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通讯员 夏梓 符坚
什么是漆艺?
在你的印象中,它或许是严肃的黑与红,是收藏于博物馆里漆盒、漆奁、漆碗、漆盘。
但正在湖北美术馆展出的“大漆世界:变·通——2023湖北漆艺三年展”,颠覆了许多观众对它的传统认知,看到了它的万种可能。
正如中国现代漆艺的开拓者乔十光所言:它的含义很窄,限于漆。它的含义又很宽,无论平面或立体,无论实用品或欣赏品,只要涉及到漆,都属于漆艺的范畴。
回溯历史长河,湖北是中国大漆艺术的重要发源地,楚式漆艺被世界公认为漆器工艺高峰。
在数千年后的2023湖北漆艺三年展上,中国、日本、韩国、美国、法国、西班牙、泰国、越南、缅甸的147位艺术家约200余组漆艺作品汇集,呈现出中华传统文化开放包容的魅力,与当代漆艺无限的创造力。
展览分为“致敬艺匠”“漆言思辨”“造物髹漆”“通变重塑”四个单元。
这里展示有漆艺界前辈们在生命历程中所彰显的卓越风采。
乔十光的《苍穹之五》采用螺钿和蛋壳镶嵌工艺,仅仅运用了黑白两色及非常简洁的构图,便充分表现出深远的天际和无限的宇宙;东京艺术大学名誉教授、曾于1984年创立世界漆文化理事会并担任主席的大西长利,在其89岁高龄时创作的《风衣》,采用可以拆卸并各具风采的黑红套件组成作品,表达其深远创意;出自韩国国宝级漆艺大师崔钟官之手的“雪花纹双层橱柜”,柜身上布满明亮的雪花,带观众进入漆器的绿色世界;在《漆园道書》中,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漆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唐明修,在山中随意拾得的木头,通过漆艺加工后,以一片片、一块块的姿态悬挂在展厅,捎来山川风物的信笺。
《琴韵》
《苍穹之五》
(日本)《风衣》
(韩国)雪花纹双层橱柜
《红金斑犀皮漆提梁盒》
从2010年的“材质·方法·精神”、2013年“源·流”、2016年“时序”,再到2019年“器·象”,湖北美术馆每三年举办一次的“湖北漆艺三年展”,在2023年迎来“变·通”。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介绍,以“变·通”为主题,是强调在变化中思辨,于变化中开新局,将漆艺创作和研究的视野逐层打开。
《漆园道書》
因此,在这里除了有前辈经典之作,还展有活泼的而非沉重的漆艺术,它们来自于年轻艺术家们对漆的大胆演绎。
普通的一次性纸杯在《三点水》中,变成形态不一,粉嫩斑斓的艺术品;《消失的人群》利用大漆干燥过程中本身会转色的属性,将人群的图片通过大漆处理成深浅不一的两种颜色,印在画板上。若你留意,反复观展,会发现图片色差仍在展出期间慢慢消除,“人群”也正逐渐消失。
《三点水》
( 越南)《面对面》
《开卷》之一
当然,这里还不乏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兼具艺术美与实用性的设计。大漆灯饰《晦影韬光》,运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海螺形状的树脂胎体,再通过镶嵌洋金粉并罩染大漆,最终从展厅墙壁上投出“来自大自然”的温润的光。“我们不希望漆艺仅仅复制经典技艺之美,更不希望漆艺跟随其他艺术门类亦步亦趋,而希望漆艺能够从传统而来又重塑传统。” 策展人曾静说。
《晦影韬光》局部
《三人行NO.1》
《漆灯笼》
《大漆隐山香器—桂花涂》
艺术不应囿于“艺术界的艺术”,漆艺也早已突破了“漆器”“漆工”的含义,正与其他学科产生交叉、探索,边界不断被打破。
在“通变重塑 ”单元入口处,作品《漆与家》通过传统漆艺的数字化与虚拟三维交互体验,让观众轻触屏幕,即能轻松“变身”创作者,体验戗金、描金、螺钿、蛋壳镶嵌等漆艺工艺过程,解锁56件漆艺作品。传统漆艺的数字化与传播的新方式在此呈现。
《漆与家》
《漆之椅》
影像《我与漆》截图
“某一个盛夏的中午,(我)正在刷着蓝漆,工坊外的蝉鸣配着风声,时不时树叶吹落,掉到房顶上的声音都能听得很清楚,突然肚子就发出了好大的一声‘咕噜’,饿了!一看时间才发现自己5个小时都没动过。当下就觉得,嗯,就是她了!我找到了自己要做一辈子的事。”
2023湖北漆艺三年展首次尝试使用影像资料。展厅现场,漆艺艺术家刘涵如何遇到漆、认定漆的故事,被拍成视频,滚动播放。
刘涵说:“这门技艺(漆艺),几千年来都被人们如此的看重,在现代的我们怎么可以忽略它,让它变小众呢?”
《生有时》
《与风游戏》
(作品图片均来源于湖北美术馆)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