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热门:多搞“不打招呼的调研”

2023-04-10 22:19:42     来源:极目新闻

打印 放大 缩小

(图源:人民日报)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其中明确要求,要采用“四不两直”的方式开展调研。据报道,近日某地领导以“四不两直”方式“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沿着暗仄的小道走入‘城中村’深处,随机入户察看居民住房”。如此调研,受到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何为“四不两直”?指的是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一种暗查暗访制度。可谓是掌握真实情况、体察真实民情的“好方子”。


(资料图片)

真实性是调研的灵魂所在。我们搞调研,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就是要了解真情况、发现真问题。现实中,假若调研提前“打了招呼”,被调研的勤勤勉勉提前“彩排”,每个环节都“精心设计”,就容易“照着剧本走”,问题容易被掩盖,难以摸到真实情况,调研也就徒具形式。一旦调研时走着“领导专用路线”,看着莺歌燕舞的“政绩盆景”,所见所闻自然皆是“亮点”,而真实情况反而成了“盲点”。

古人云“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把调研当表演,把群众当演员,最终掩的是自己的耳,障的是自己的目。

多搞“不打招呼的调研”,才能倒逼相关部门“功夫下在平时”。“不打招呼”,也就意味着这是一种“突然袭击”、一场“随堂考试”,考验的恰是广大党员干部平时功课做得足不足、功夫下得深不深,而不是临时抱佛脚、考前猛冲刺,所以它标准更高、要求更严。毛泽东同志就曾说“我就喜欢听没有准备的汇报”,甚至明确表态“谁要念稿子,我就打瞌睡,以示反对”。多听“没有准备的汇报”,多搞“不打招呼的调研”,是检验领导干部有没有真抓实干的“试金石”,更是调研对象水平高低、工作好坏、政绩优劣的“测谎仪”。

多搞“不打招呼的调研”,才能破除走过场的形式主义歪风。调查研究的初衷是掌握工作进展情况,找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足,摸清群众的急难愁盼所在,应该多掀一掀农民的锅盖、摸一摸老乡的被褥、看一看猪圈牛栏的家畜。上世纪80年代,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当县委书记时,就经常在街边摆桌子搞问卷调查,有赶集的老百姓经过就递上问卷。这样的调研,没有迎来送往,没有精心安排,没有提前招呼,却能听见老百姓的真实想法、了解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看见切切实实的发展难题。

多搞“不打招呼的调研”,实际上也是为基层“减负”。虽说调研贵在真实,但现实中面对各种上级调研,一些基层干部为了在调研中不踩雷、不落后、不犯错,往往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预先定调、提前彩排。“不打招呼”,轻车简从,单刀直入,让调研、检查由明转暗,反而能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干部从“陪同演戏”的“闹剧”中脱出身来,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实实在在为百姓做实事、谋实利上。

调研的真正目的是听真话、摸真情、取真经、求真知。在大兴调研之风的今天,我们期待“不打招呼的调研”蔚然成风,少一些“花架子”,多一些“真功夫”。

(来源: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