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资料图)
近日,“中电科员工因加班怼领导”事件在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聊天记录显示,一名员工因清明“被自愿加班”而暴怒,发泄了自己“整月从早上8点到晚上11点连续加班”的怨气,不但在部门内一呼百应,也引发了网友的集体共鸣。
然而,据警方调查通报,此事纯属造谣。涉事男子陈某龙,从未有中国电科下属单位及关联企业从业经历,因此前向中国电科求职未被录用,心生不满,捏造制作了多张“怒怼领导、发泄情绪”的微信聊天记录截图,并发布在网络社交平台。目前,他因故意散布谣言的违法行为被行政拘留。(据4月7日北京日报)
警方通报来源:新华社
没想到又反转了!仗义执言、整顿职场的“龙哥”,转眼成了造谣生事、蓄意报复的违法者,真相让人大跌眼镜,也让人百味杂陈。
有人痛斥造谣者,为了发泄私愤,不惜炮制谎言,利用和煽动公众情绪,把满腔义愤的网友们玩得团团转,肆意浪费公共资源,消耗大家宝贵的正义感,实在是无聊至极,可恶至极,被依法严惩也是咎由自取;
也有人表示,事情发酵到后面,已经没人关注究竟是哪家单位的谁做了什么事,大家更加关注的是,目前仍普遍存在于职场的过度加班现象,要如何才能被关注和重视,如何大力破除,如何挖出根源。正如不少网友所言,事儿虽然是假的,但大家的情绪是真的。
首先要明确的是,虚假的事实肯定讲不出真实的道理,谣言可能有时比真相更吸引眼球,比真相更戳中痛点,比真相更洞悉世情,比真相更引发共鸣,但谣言就是谣言,它绝对不可能变成真相。它对网络秩序和民众的干扰是实实在在的,对涉事企业名誉的损害,对社会信任的伤害也是显而易见的。网络从来不是法外之地。造谣必被捉,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被捉的速度,只会越来越快。陈某龙从制造虚假聊天记录发上网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要接受法律制裁的后果。
但这件事反映出来的社会诉求,也的确不可忽视,不容忽视。很多人一开始,对这些聊天记录深信不疑,慷慨转发的原因就是,陈某龙所虚构出来的这个“打工人”形象,从受尽委屈到忍无可忍,从勇敢爆发到疯狂输出,帮同事们怼完领导就辞职,深藏功与名,确实让很多人觉得“无比畅快”,仿佛自己也跟着怼了一通领导,出了一口加班的恶气。
这也说明,还是有很多人,对于职场中的过度加班、“被自愿”加班、无效加班、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乱象深恶痛绝,积怨已久,又不知道该如何抒发情绪,维护权益,所以才会在谎言中寻找真实的共鸣,在虚幻里表达被压抑的态度。
此事被证伪之后,有人不无怅惘地说:“原来那个敢于和领导说‘不’的人是假的……”这话实在是很讽刺,也很心酸。现实中的确有不少企业,仗着强势地位,无底线地剥夺员工正常休息的权利,肆无忌惮地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而劳动者甚至没有底气说一个“不”字,甚至会去羡慕一个被虚构出来的人,这种不合理的现象,不健康的心态,必须引发监管部门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其实,换个角度来想,虚幻的陈某龙,在怼完领导之后,不也只是愤然辞职吗?说起来好像很爽快,但其实也不怎么扬眉吐气嘛,而一个公正、法治、和谐的社会,实现自身合法权益,不应该只靠个人破釜沉舟地去“硬怼”,整个职场环境,应该让劳动者有足够的底气,对不合理的加班说“不”,同时也有足够的保障,在说完“不”之后依然能安心工作,不用担心丢饭碗,不用担心被穿小鞋,这是劳动法规所应该做到的事情,也是所有劳动者内心最真切的期待,希望相关部门能从这场风波里读懂这些期待,让法律真正成为捍卫劳动者权益的武器和法宝。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