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陈俊
黑龙江省纪委监委网站3月16日发布惩治诬告陷害行为的通告,黑龙江省纪委监委与公安厅将采取专项行动整治诬告陷害行为,着力为敢于善于斗争、敢于担当作为、敢抓善管不怕得罪人的党员和公职人员撑腰鼓劲。通告称,激励党员和公职人员担当作为,营造积极健康、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环境。
(资料图)
极目新闻记者梳理各地近年来的政策规定发现,严惩诬告陷害行为、明确容错免责机制并非个例。专家对此分析,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热情,需进一步提升干部管理制度科学性和规范化。
多地为担当干部撑腰鼓劲
上述通告显示,黑龙江省从今年3月开始至12月底,采取专项行动整治诬告陷害行为。主要是指采取捏造事实、伪造材料等方式反映问题,意图使他人受到不良政治影响、名誉损失或者责任追究的行为。重点查处严重干扰换届选举、干部选拔任用的;严重干扰巡视巡察和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工作的等七类行为。坚持对诬告陷害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肃追责、绝不姑息。
2022年,海南省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召开澄清正名会、媒体公开通报等形式,为万宁市委书记盖文启澄清不实举报,消除负面影响。《海南日报》刊文指出,这种大张旗鼓为正厅长级干部澄清正名在海南尚属首次。
2022年,浙江省纪委监委举办了一场澄清正名发布会,为21名来自全省各地受到失实检举控告的党员干部公开澄清,并公布10起查处诬告陷害典型案例。据媒体报道,当时,发布会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吸引了数十万人次观看。
本月,中央纪委监委网站发文称,武汉市纪委监委旗帜鲜明地为广大敢作为、主动为、放手为的党员干部保驾护航。《武汉市纪检监察机关对失实检举控告澄清工作办法》《武汉市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工作办法》明确指出,“若受到失实检举控告的干部是因在工作中坚持原则、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等原因导致他人错告、诬告的,澄清工作完成后,可建议有关党组织予以重点培养”。
武汉市纪委监委信访室负责人说,2020年以来,武汉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已查处诬告陷害行为89起,采取当面澄清、书面澄清、会议澄清等方式为3019名受到失实检举控告的党员干部澄清正名、消除影响,有效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容错机制鼓励大胆干事
除了惩治诬告陷害,各地也在容错机制上鼓励干部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据《贵州日报》,贵州省委办公厅近日印发《贵州省容错纠错实施办法(试行)》,深入贯彻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既严明纪律,又宽容、纠正工作中的失误错误,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分别就容错纠错的总体要求、容错情形、容错程序、纠错程序、配套机制、责任落实等进行明确,确保工作流程清晰、责任明确、实施便捷、执行规范。
今年年初召开的沈阳市纪委十四届三次全会提出,开展“鼓励担当作为年”行动,深入推进《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容错纠错工作办法(试行)》贯彻落实,对激励干部在推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给予了有力保障。
此前,甘肃省纪委印发《甘肃省纪检监察机关容错免责工作办法》,明确可以容错免责的12类情形。对党员干部在推进改革、探索创新、推动发展、破解难题等工作中出现的失误错误,经调查认定,将依规依纪依法不予、免予、减轻或者从轻处理。
《北京日报》的评论表示,在任务繁杂的第一线,在改革创业的深水区,干部越是“敢为”,就越容易触碰到既有规则的盲区。对此,各级组织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正确对待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的偏差,建立相应的容错免责机制。从制度层面进一步免除广大干部的后顾之忧,在实际工作中以组织的“硬靠山”为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的党员干部吃下“定心丸”,工作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充分激发。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2022年,“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再次被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
(图源:黑龙江纪委监委官网)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