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记者莫韶华)3月8日,记者从2022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上获悉,在三门峡市陕州城墓地,出土了1套9件战国铜编钟和1套10件石编磬,系三门峡建市以来首次发现战国铜编钟。
陕州城墓地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西郊经济开发区的西部,北临外国语高中,东临焦国路。据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燕飞介绍,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为配合三门峡甘棠学校项目建设,三门峡市考古研究所受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委派,联合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洛阳师范学院等对其进行考古发掘。共发掘墓葬570座,时代包括春秋战国、两汉、唐、明清等,出土随葬品3000余件,其中春秋战国墓228座。
“此次发掘的春秋战国墓葬分布密集,墓葬排列较为有序,少见打破关系。墓葬形制以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为主,葬具多为一椁一棺或一椁重棺,少量单棺或者单椁。墓主以北向、东向为主,绝大部分墓葬有随葬品,多在棺内或棺椁之间。”燕飞说。
(资料图片)
3000余件随葬品发现较多夫妻并穴合葬墓、工匠墓、春秋战国之交戎人墓
其中,发现最大规模墓葬四鼎贵族墓葬为一椁重棺,共出土随葬品96件套。其中出土铜鼎4件,另有铜豆、铜缶、铜盘、铜匜、铜舟、陶鬲;铜车軎、车辖,马衔、骨镳;铜戟、鐏、戈、斧、镞;玉柱、玉饰、耳珰、玉片等。所出铜钮钟1套9件、石编磬1套10件,为三门峡正式建市以来首次发现战国铜编钟。
此外,发现较多夫妻并穴合葬墓,有南北并列及东西并列两种,各种等级均有发现,如两鼎墓M99与M94均为朝北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东西并列、距离较近且随葬器物相似,均为铜鼎、豆、盘、匜、舟的组合。经体质人类学鉴定,应为夫妻并穴合葬墓。
另一椁重棺棺椁上有印纹金箔装饰,出土铜鼎1件以及铜鍑、陶鼎、豆、壶、罐;铜戈、镞、剑等。尤其是发现的铜锯、斧、针、凿、锥以及不同规格的砺石,突出其工匠特点,较为罕见。
此外,还发现春秋战国之交戎人墓,发现陶单耳罐1件,M121发现铜鍑1件,二者均为单棺,形制较小,此时墓葬及器物特点已有中原化趋势。
出土战国铜编钟和石编磬系三门峡建市以来首次发现战国铜编钟
“经初步研究,此类墓葬器物组合多为铜鼎、豆、壶、盘、匜、舟、陶鬲等,为东周三晋文化风格,该墓地或为战国早期魏国公共墓地。”谈及此次发掘的意义,燕飞说。
他认为,陕州城墓地考古是继20世纪50年代后的又一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墓地布局规整,保存较好,为研究豫西地区东周时期墓地布局、社会政治变迁提供了珍贵考古资料。陕州地区经历虢国灭亡后的短暂消沉,在战国初年因重新成为战略要地而快速发展。
而且出土大量青铜及少量金、玉等精美文物,出土的青铜编钟是三门峡建市以后首次发现战国铜编钟,为研究春秋战国过渡阶段的考古学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材料。
此外,再次发现戎人墓葬,而且呈现明显的中原化现象,三门峡地区不仅是连接东西方的大动脉,也是北方地区与中原地区交流的重要通道。这是一个长期持续的交流过程,有明显的融合现象。
(来源:大河网)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