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刘冬莉
摄影记者 萧颢
市面上金饰品牌众多,怎样选购更保值?主播以“源头工厂”“放漏”之名售假,消费者该如何维权?
【资料图】
2月22日上午9时30分至10时30分,湖北省金银珠宝行业消费维权办公室专家何翀、郭仁辉一行,做客极目新闻“极目3·15”维权热线,为消费者现场答疑支招。
湖北省金银珠宝行业消费维权办公室专家何翀(左)、郭仁辉一行,做客“极目3·15”维权热线
网购贵重首饰尽量保留证据
“极目3·15”维权热线一开通,就有读者打电话进来,请教买到假玉石该如何维权?
9时30分许,康女士打电话称,自己在直播间里花费120元买了一只手镯。卖家客服声称该手镯是和田玉材质,还配了一张“鉴定证书”。康女士担心如此便宜的价格会买到假货,于是将手镯送至当地检测中心自费检测。结果显示,该手镯材质为“玻璃”。“商家这种做法太令人生气了,我该怎么维权?”
“目前珠宝首饰行业中,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现象确实存在。”湖北省金银珠宝行业消费维权办公室专家何翀介绍,如果康女士保存有购买凭证、商家文字承诺等相关证据,可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或电商平台举报或投诉。
据了解,翡翠等玉石珠宝在业内有ABC货之称,其中A货为天然正品翡翠,而B货指的是人工处理的品种,一般是采用翡翠原料进行加工,由于这种材料的质地不是很好,或者杂质较多,通过强酸浸泡、灌胶处理制成;而C货则为染色翡翠。
“B货、C货经过美化处理后,外观样式都十分漂亮,但实际品质远低于天然翡翠。”据何翀介绍,除了制售假冒伪劣珠宝饰品,湖北省金银珠宝行业消费维权办公室收到投诉较多的还有混淆概念的误导性宣传等。例如直播间主播推荐一款“翠玉”,让人误认为是翡翠,但实际可能只是石英岩;消费者以为的“钻戒”是钻石戒指,但是商家实际卖的可能只是莫桑钻,成分是合成碳硅石。
他提醒,消费者在购买玉石珠宝首饰时,应保持理性,切勿冲动消费。“特别是一些网络直播间的主播特别有煽动性,很多人受影响冲动下单,买回来又后悔,想退也退不了。”
湖北省金银珠宝行业消费维权办公室专家何翀解答读者疑问
黄金投资最好不要买金饰品
热线期间,有多名读者打进电话咨询贵金属首饰保值问题。
家住武汉光谷的王先生问:“虽然国际金价是统一的,但每个品牌的金价却不一样,特别是知名品牌价格会有一定的上浮空间,不同首饰还会加收工费。这样一来,黄金首饰的总价就提高了不少,但回收价格却低很多,这样合理吗?”
江岸区杨女士也打电话咨询:“市面上这么多金饰品牌,如何购买才能兼顾保值和佩戴呢?”
何翀解释说,一般来说,知名品牌的黄金饰品价格因品牌溢价、工费等原因,确实会在国际金价的基础上有所上浮,而回收价格则要在国际金价基础上减去工费等费用。所以总体来说,黄金饰品回收价格肯定会低于购买的价格。因此,如果消费者是以投资为目的,建议直接在银行购买金条。如果想将首饰传承下去,则建议尽量购买品牌黄金饰品,“毕竟知名品牌的首饰加工工艺和黄金质量更可靠一些。”
何翀还提到,经常有消费者反映黄金饰品在佩戴一段时间后变白,质疑黄金纯度不够。“其实,大多数黄金饰品变白的原因,是黄金与环境中的汞发生了反应。”何翀说,人们日常使用的美白化妆品等生活用品中,可能会含有汞元素,黄金饰品在佩戴中长期与之接触,生成了“金汞齐”。“汞是对身体有害的,但金汞齐是无害的,所以黄金饰品变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保护了我们的身体。”
他提醒,金银珠宝首饰在日常佩戴和保养中,应尽量避免被尖锐物品划伤,避免长期与洗洁精等化学物品接触。如果黄金饰品因生成金汞齐而发白,不要自行煅烧,建议送至专业机构处理。
在旅游景点购买首饰需谨慎
热线期间,何翀举了一个例子:一位朋友去国外旅游时,听信当地导游的推荐,花费2000元购买了一枚“一克拉红宝石”戒指,回来后检验发现,戒指上所谓的“红宝石”其实只是石榴石,再细看该戒指的全英文检验报告,上面也明确注明材质为“石榴石”。
“很多游客到了景区,看到琳琅满目的珠宝,难免会冲动消费,买到高价低质或以次充好的商品。但由于购买地在旅游景区,买到假货后出于维权成本的考虑,很多人只好认栽。”何翀透露,有很多的所谓特产,可能并不是当地出产,而是从其他地方运送过去的;部分旅游景点还会出现“清仓大甩卖”的店面,这些店面可能只是经营者短租一两个月,专门用来迎接旅游高峰期使用的。何翀建议,消费者在购买贵重首饰时,最好到正规珠宝店购买,并要保留好发票与鉴定证书。
“很多经过人工优化或处理过的宝石,即使资深行业者也很难仅凭肉眼观察辨别。所以,建议消费者在旅游时谨慎购买高价格的金银珠宝首饰。”何翀提醒,购买珠宝首饰时,还要留意购买价格与市场价的差距。“例如一个鸽子蛋大小的红宝石只卖几百上千元,与市场价相差太大,那就要考虑是否买到假货。”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