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观点:紧急转院,ECMO维持6天!59岁新冠重症患者闯关重生

2023-02-09 17:59:15     来源:极目新闻

打印 放大 缩小

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


(资料图片)

摄影记者 王永胜

通讯员 吴立志 金煦 曲莲莲

2月8日,极目新闻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区重症医学科了解到,59岁的新冠重症患者病情危急,紧急转到该院启用ECMO抢救,重症专家一点点将他从死亡线边缘拉了回来。经过后续治疗,患者于2月3日康复出院。专家团队叮嘱,回家后还需进行下一步康复训练。

重症医学科舒化青教授(左三)团队、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张建初教授(右三)团队为患者重生点赞

男子新冠重症生命告急

去年12月中旬,59岁的彭先生感染新冠病毒,持续高烧、咳嗽咳痰,没几天病情加重,血氧饱和度越来越差,呼吸困难。在家附近的一家医院救治时,医生给予气管插管,通过机械辅助通气,病情一直没有好转。

今年1月4日,彭先生病情告急,戴着呼吸机被紧急转至协和医院西院区重症医学科。到达西院区时,彭先生情况十分危急,他呼吸明显窘迫,呼吸频率加快,达到正常人的三倍。但同时又严重缺氧,在呼吸机给予100%纯氧吸入的情况下,血氧饱和度仅为80%左右,肺功能几乎完全丧失,多个机器持续报警。

刚入院时,患者CT显示的“白肺”

为了保障患者转运安全,该院西院区重症医学科负责人舒化青教授亲自带领医护人员,从救护车接护患者到病房,生怕他转运中出状况。到达重症监护病房后,紧急调节呼吸机参数、镇静镇痛、动静脉穿刺置管、血气分析、床边超声……经过仔细评估,舒化青教授认为常规治疗手段已经无法维持患者生命,需要动用ICU的“终极武器”——体外膜氧合(ECMO)。

医护紧急上ECMO救命

当晚,在团队的紧密配合下,短短20分钟,ECMO顺利运转起来,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也逐渐回升至98%。但ECMO运行只是第一步,患者的管理涉及很多方面。

1月9日,病变开始吸收

1月31日,肺部病变明显吸收

棘手的是,除了新冠外,患者还合并了细菌、真菌感染,当时肺部情况非常糟糕,整个治疗过程相对很艰难。在接下来的时间,舒化青教授带领团队,与多学科通力协作,为患者进行了一系列的规范化的治疗,包括:俯卧位通气、超保护性机械通气、抗病毒、抗炎症风暴、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同时注意呼吸机相关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大出血等并发症的预防。为了团队所有成员实时掌握患者的病情,舒化青教授还建立了专门的微信群,要求24小时每班医护定期汇报病情和需要监护的每一项指标,任何时候病情有任何变化必须及时汇报,以便随时作出指导和调整。

医护团队在微信群24小时沟通患者情况

舒化青教授每天紧盯患者病情变化

艰辛救治将患者从鬼门关救回

终于,在团队的精心治疗下,彭先生于1月10日成功撤离ECMO。1月23日转入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继续治疗,目前恢复良好,并2月3日出院,后续进行康复治疗。

舒化青教授(左二)、张建初教授(右)共同查房

“治疗措施精细,多学科团队支持,加上治疗关口前移,我们将患者从死亡线边缘拉了回来。”舒化青教授介绍,患者在使用ECMO和呼吸机治疗过程中,精细化管理至关重要,每一个小的细节都关乎患者的性命,医护人员需要有丰富的经验,而在实施和管理中也需要多学科的通力协作。对于危重新冠患者的治疗需要“关口前移”,对于符合气管插管或者ECMO指征的患者,需要尽早给予相应支持治疗。

该院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22年12月以来,一批危重患者亟需诊治,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整合资源力量配置,迅速协调仪器设备,第一时间救治,避免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医院还成立了重症会诊专家团队,集ICU、呼吸内科、心内科、消化内科等多学科力量,组建西院区新冠肺炎重症会诊专家团队,专家组3人一组,对每一例危重症患者制定“一患一策”,建立重症患者专家会诊微信群,对于疑难危重症患者及时开展专家多学科会诊,共同探讨救治方案,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标签: 重症医学科 血氧饱和度 医护人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