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常怡
【资料图】
通讯员 覃佐丹 陶祥 吴丹妮
摄影 叶东辉
视频剪辑 常怡
00:09花灯作为闹元宵的重头戏,自古以来必不可少。 但在电子灯笼盛行的今天,纯手工制作的传统花灯已极为少见。在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一处小巷内,有着一位坚守纯手工制作花灯的“守艺人”,十余年来为新洲人民带来记忆中的“年味儿”。
1月30日,在“守艺人”邱竹生家中,不足百平的房间内整齐堆放着数百种传统灯笼,玉兔灯、红金龙灯、鱼灯、神童灯一应俱全,邱竹生正坐在门口的矮桌边一个接一个地在糊好的灯笼坯上描画、上色。
“扎骨架、糊彩纸、做装饰,每个步骤都马虎不得。”谈话间,为了向记者演示花灯的制作过程,邱竹生拿出竹篾塑骨、糊上黄纸、贴上龙须,拿起画笔,勾勒象征吉祥的红花龙鳞、点上龙睛……一个精致美丽的红金龙灯便“新鲜”出炉。这些花灯,不仅展示了邱竹生高超的制作技艺,更寄托了他对这门老手艺的情怀。
八旬老人邱竹生曾是新洲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工作人员,退休后开始自学纸灯制作工艺。从图纸学习到自主钻研,经过十多年的积淀,邱竹生对各类造型轻车熟路,他制作的手工纸灯笼已经名声在外,不少周边客人都是慕名而来。今年元宵节,他精心制作的220个手工灯笼“预约订单”已经过半。
当天,记者跟随邱竹生来到新洲大街年货临时销售点,造型多样、色彩鲜艳的花灯成了热门“抢手货”,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而邱竹生的手工花灯摊位更是“生意火爆”,顾客络绎不绝,不到一个小时,推车上的花灯便销售一空。
“如今,电子灯笼花样百出,手工花灯费时费力已经很少有人扎了,今年是我坚持手工制作花灯的第15个年头,我希望能够将这门老手艺继续传承下去。”邱竹生表示,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将手工花灯越做越好,让传承之路越走越远,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体会浓浓的年味儿。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