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农历小年已至,新春的脚步声却更近了,家家户户张罗年货的节奏也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这个春节,市民们打年货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新方式,有了更多的新渠道,呈现出更地道、更实惠、更有传统年味的新风向。
(资料图片)
今天开始,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新春走基层”栏目推出“年货新风向”系列报道,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个春节到来前,武汉市民身边更有意思的年货采购之旅。
极目新闻记者 曹磊
摄影记者 李辉
“过年”是什么味道?有的人说,是厨房内外的酱香味;有人说,是烟花鞭炮的炫彩味;还有人说,是亲友齐聚的人情味……
这些人间美味,都是最有温度的过年味。年味,就藏在餐桌上,藏在我们熟悉的家乡味道里。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回归家乡,到村镇采购地道的家乡味道,甚至通过物流直发,托人在乡间直购,让家乡美味来到身边。
“年货新风向”的第一篇,让我们走进武汉市东西湖的“府河边”腊货大晒场,感受万斤年货齐聚的震撼,触摸现代农业模式下的采购年货新风向。
河边大晒场,六万斤年货发全国
1月11日正午,阳光正好,武汉市东西湖区柏泉街余刘湾的片片农田塘堰之间,一排排腊肉、腊鱼、腊肠摆在了一座大大的晒场里。从主城区、城关镇上赶到这里的市民穿行其中,于成百上千只腊货中,挑选着自己心仪的那一个。
“每天到我们府河边大晒场来订购乡土年货的市民特别多。”正在晒场里忙着“摘”腊货、做包装的负责人张满荣笑着说:“以前是我们把年货送到城市的卖场,现在变成了大家到我们乡里的大晒场来买。”
大晒场就是大卖场。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座以风干鱼为主要腊货的农场里,架起来晒干的还有腊肉、腊肠、风干鸡、鸭等多种肉、禽,几乎涵盖了家家户户过年所需的各种腊货。
当天已经是农历腊月二十,进入了打年货的尾期,晒场里的腊货也不断被取下——或被人现场带走,或被装进盒子里寄往远方。
张满荣告诉记者,从去年12月初开始,她所在的武汉市北湖农特水产品专业合作社腌制的腊货就陆续成型。“所有的腊货总量超过6万斤,用鲜鱼制作的风干鱼占了一半以上。”张满荣说,湖北人爱吃鱼,过年尤其少不了腊鱼,两个多月来已经发往全国各地:“湖北的腊鱼在外也非常受欢迎。”
线上可直购,再远也想念家乡味
无论身在何方,最想念的永远都是最熟悉的家乡味道。过年里的腊货,就是“乡味”最浓的美食,吸引越来越多在城市扎根落户的人们,回到村里,来到网上,采购最想念的美味。这也形成了乡间订年货、采年货,以及社群买年货的新风向。
“我们通过微信群、朋友圈,以及小程序完成的订单越来越多。”张满荣告诉记者,越是新鲜的土年货,越是变得更少地走大众流通市场,而是回归到了乡村自己的平台:“既有在武汉主城区落户的市民回到家乡采购年货带回去,也有通过我们的微信小程序和社群下单,我们直接发物流快递,把家乡年货送到他们身边。”
家住汉口古田四路的市民王先生当天就带着刚结婚的妻子一起来到东西湖的大晒场,挑选了一只风干鸡、一只鸭、两条腊肉、一条大青鱼,花了大几百元。“小时候就住在这附近。之前是爸妈每年回来打年货,现在轮到我们来了。”王先生说,身边还有很多儿时的玩伴拜托他来采购年货寄过去:“其实手机上就能下单,刚刚告诉他们可以自己来买了。”
通过线上社群下单的物流直发,以及线下到晒场的直接选购,张满荣所在合作社今年将近6万斤的腊货至今已卖得差不多了。“高峰期时一天就要卖掉上万斤腊货。目前来看,腊月二十八可能就要售罄了。”张满荣说。
不过,有一个好消息是,如果一切顺利,春天时,张满荣和同事们就可以将更多加工的风干鱼、糍粑鱼制作成休闲食品,实现一年四季都可以食用,让更多爱好这一口的市民随时都可以享受家乡的美味。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