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把普通军号,为何能成国家一级文物?

2023-01-08 13:07:12     来源:极目新闻

打印 放大 缩小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列着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它是一把军号,长33厘米、宽10厘米。它的外形与其他军号并无二致,为何会被列为一级文物?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

1950年12月31日黄昏,一发发炮弹从临津江北岸划过天际,呼啸着飞向南岸,拉开了志愿军入朝作战第三次战役的序幕。


【资料图】

这场炮火准备虽然只有短短20分钟,却是志愿军入朝以来规模最大、火力最强的一次。志愿军将士看到炮弹准确命中敌军阵地,兴奋地振臂高呼。炮击刚一结束,他们就不顾刺骨的江水,跳入江中,展开冲锋。

在严寒中,志愿军第39军第116师仅用50分钟就成功突破临津江防线,“联合国军”口中的铜墙铁壁被瞬间击破。

与此同时,在西起临津江口、东至麟蹄的200多公里的战线上,志愿军6个军和朝鲜人民军3个军团近30万大军全部突破“联合国军”三八线阵地,向纵深发展。

面对敌人的全面溃败,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决定乘胜追击,向汉城进军。

在中朝军队全线南下追击的过程中,志愿军第39军第116师第347团奉命攻占釜谷里。

釜谷里位于议政府通往汉城的公路上,距离汉城仅30多公里。

1月3日凌晨,率先攻占釜谷里南山阵地后,志愿军在白天迎来了敌军的疯狂反扑,他们的对手是英军第29旅的王牌部队。

为了将英军彻底堵住,志愿军第39军第116师第347团团长决定让7连抢占并守住卡在公路上的一个制高点。

郑起

时为第39军第116师第347团7连司号员

“敌人向山头开了将近5000发炮弹,把山上碗口粗的树干都炸没了,山上的雪是一点白的没有了,我们想找一块白雪解解渴都找不到,到处是炮弹坑。”

英军的猛烈炮火让刚刚赶到高地的7连战士无法布设阵地,于是弹坑成了阵地上唯一的工事。在几乎没有任何掩体的阵地上,7连伤亡惨重,连长身负重伤,副连长、指导员、排长们全部牺牲。几场战斗下来,只剩下连司号员郑起和其他十几名战士坚持战斗。

英军一轮轮地进攻冲锋,一直冲到了离志愿军阵地只有40多米的地方。此时,战士们已经打光了全部弹药。面对即将涌上阵地的敌人,身负重伤的郑起猛然站立起来,从背上抽出军号,忍着剧痛,用尽全身力量吹响了冲锋号。硝烟笼罩的釜谷里响彻着只属于中国军队的嘹亮号角!

郑起

“嘀嘀嗒,嘀嘀嘀……其实我那时候不知道哪来的那么大的劲呢。”

英军误以为志愿军增援部队发起冲锋,立即转身向后,一路狂奔。郑起一遍遍吹着军号,一直将敌人吹到公路上。

郑起的冲锋号为增援部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最终第347团成功歼灭英军两个连!

志愿军的军号声为何让“联合国军”充满恐惧?

在《最寒冷的冬天》一书中,一位美军指挥官回忆:“这是我听过最奇怪的音乐……它似乎就是唱给我和我的士兵听的,好像敌人一直在盯着我们……这首音乐似乎来自天外,或许是这些松树发出的,让我毛骨悚然。”

战后,郑起将这支吹退敌军的军号从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带回了祖国。

作为国家一级文物,它被永久珍藏在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这支富有传奇色彩的军号,记录和见证着那段熠熠闪光的历史!

(来源:CCTV国家记忆微信公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标签: 联合国军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增援部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