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 王晨曦
通讯员 罗瑶
“李主任,大咯血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患者,需要急诊手术。”“好,马上到!”
(相关资料图)
“李主任,消化内科患者大白肺,血氧饱和度只有60%,请急会诊!”“好,这就来!”
这位随叫随到、24小时在线的医生,是武汉市第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发久。从12月到现在,他没有休息一天,像“陀螺”一样在临床一线连轴转,帮助危重患者闯过生死关。
带头顶班,不分昼夜坚守岗位
“科室每天超负荷运转,三个病区加一个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一共收了120位患者。”12月28日,李发久告诉记者,患者数量在增加的同时,科室最困难的是要面临一半以上的医护人员“战斗性减员”。
李发久主任为危重患者查房
“人手不够,他就顶上!”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陈实说,为了保障患者的救治,人手最吃紧的几天,李发久挺身而出,带头顶班,连续72小时守在医院,与在岗的同事们并肩作战,不分昼夜坚守在岗位上,一直撑到“倒下”的同事一个个返岗。
查房、门诊、会诊、抢救……医院各角落随处能看到李发久忙碌的身影。他除了诊治本科室的重症患者,作为医院重症救治专家组成员,还要兼顾全院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诊疗,每天下午5点准时参加专家研判会,经常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忙得连晚饭都吃不上。“只有反复研究每一个患者的病情变化,仔细对比、分析之前的数据,才能提出合理的诊疗建议。”即使再忙,李发久研判病情也从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找到救治突破口,为危重患者救治带来生机。
李发久主任每天下午参加专家研判会
彻夜守护
严密监测患者病情
12月19日晚,74岁的李婆婆(化姓)发热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几近昏迷,被家人紧急送往武汉市第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入院时,老人血氧饱和度降到70%,随时有生命危险,经CT检查提示,婆婆肺部感染面积超过85%,几乎白化。“尽快上呼吸机,对症支持治疗!”李发久果断决定,对老人进行给氧治疗。
由于呼吸机的参数要与患者的生命体征匹配,任何一个不当处理,对老人来说可能是致命的。在救治最紧张的时刻,李发久就住在办公室,每隔半个小时去观察呼吸机的情况,一旦发现老人血氧饱和度低于警戒线,李发久便想方设法根据患者耐受程度适时调整机器参数,以改善氧合。经过5个多小时的彻夜守候,李婆婆的这一数值终于回到了95%以上。而此时,窗外天色已蒙蒙亮,李发久熬得两眼微红。“只要患者平安,一切坚守都是值得的。”每当看到患者转危为安,李发久揪着的心才能暂时平复。
线上问诊
事无巨细有问必答
非常时期,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还承担了一批线上患者的咨询工作。由李发久牵头组建的“六医院呼吸慢病健康交流”微信群中,每天都有大量患者咨询信息:“李主任,我昨天下午上班出了一身汗,下班洗澡半夜有点发烧,上午出点汗现在又有点头晕,是感冒还是?”“我刚吃了退烧药,现在可以吃泰诺吗?”“我今天浑身乏力,腰背又痛,我是不是中招了?”……133个人的交流群中,有症状咨询的,有用药咨询的,他们留言时习惯性地艾特李发久,面对患者的提问,李发久不急不躁,都会在群里一一回复,如果自己忙不过来,则会安排轮值医生为大家答疑,尽可能不落下每一位患者的诉求和疑问。
交流群聊天记录
“李主任,好感动,我觉得这个群太好了,你们团队太好了,有什么情况在群里一呼都有了,让我很安心,谢谢你们!”12月9日晚10时,一位线上问诊的网友对李发久团队表示感谢,“感谢信任,我们会尽力把工作做好。”李发久回复说,疫情当下,很多市民会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应对,我们医护人员牺牲一点休息时间,给大家解答,也是尽医者的一份责任。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