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曾斯 袁永华
一个月前,武汉地铁前川线巨龙大道站~汤云海站区间右线盾构成功下穿运营中的地铁2号线。4日捷报再次传来:左线盾构也已精准下穿2号线,双线贯通在即,这也标志着武汉地铁攻克了在复合地层中下穿既有地铁隧道这一国内公认的施工难题。
前川线与既有运营中的2号线垂直交叉下穿,穿越长度范围约24米,下穿范围地质情况十分复杂,上部是黏性土夹碎石地层,并存有孤石;下部为中风化白云岩,硬度是普通混凝土的两倍,为典型的“上软下硬”地层。
武汉地铁建设事业总部一级项目经理李结元介绍,下穿位置与2号线隧道净距只有2.7米,必须确保施工中上方2号线隧道不被扰动,达到“零沉降”——操纵300多吨重的盾构机,在深达19米的地层掘进,如同在人体动脉血管旁绣花,其风险和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攻克难题,前川线项目部坚持“稳”字当头,做好充分的准备:先后到5个在建地铁城市调研,通过案例对比分析、借鉴经验;邀请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专家等国内知名盾构专家论证,共同研讨制定施工方案;通过工艺性试验,选取最优的盾构下穿施工参数及控制指标;编制下穿作业手册,细化每一项操作流程,组织全员进行技术交底。同时,武汉地铁和施工单位调派精兵强将24小时驻守盾构指挥中心,结合盾构掘进参数及实时监测数据,第一时间进行分析研判,第一时间下达调整指令,完善掘进参数,确保盾构平稳下穿。
据悉,在前川线盾构指挥中心,设置有两套高精度自动化监测系统。一套用于项目部收集监控参数,另一套由第三方负责,对项目部提供的监控参数进行印证。建设者们在下穿段既有2号线隧道内道床和管片上共设置了56个监测点,严密监测2号线的数据变化,并沿前川线隧道布设5个深层地表监测点,实时、全面掌握地层变化等数据。所有的监测点就像人的眼睛,紧盯隧道内盾构机掘进的一举一动。监测设备显示屏上,每2分钟刷新一遍参数,精确度可达0.01毫米级。同时,每天凌晨1点,项目部利用地铁停运时间,组织人员进入2号线隧道,仔细巡视隧道安全状态。
随着地铁前川线巨龙大道站~汤云海站区间双线成功下穿既有线,武汉地铁也积累了更多复杂地质条件下盾构机超近距穿越既有线的成套技术,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借鉴经验。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