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锐评|代表建议将打拐工作纳入政府考核,全民打拐必须形成更大的震慑力

2022-02-27 22:58:23     来源:极目新闻

打印 放大 缩小

全国人大代表樊芸今年两会期间将递交议案,聚焦妇女儿童拐卖问题。她建议将防止拐卖妇女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规定行之有效的法律责任举措,对不作为者零容忍。(据2月27日中国新闻网)

这一建议今年有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在网络上也引来了广泛的赞同。众多普通民众都认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政府履职尽责,是全民打拐所必须夯实的基础。

不可否认,从2009年组织开展全国反拐专项行动以来,国内的反拐和打拐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从近年来,时不时都会爆出一些个案的现实来看,发现并解救被拐的妇女儿童,防止拐卖行为发生,还是存在很多阻力,其中最大的阻力,恐怕就是基层政府的不敏感、不担当、不作为,让部分乡村的法治沦为虚设。

不敏感,不正视,是因为很多拐卖妇女的行为发生在穷僻山村之中,复杂的人情和宗族关系,容易形成“人治大于法治”的铁桶,滋生冷漠、麻木和暴力。在这样的环境中,拐卖妇女的行为很容易被隐瞒包庇,甚至全村人、全镇人都沦为隐形的“帮凶”。基层政府的工作人员,如果没有足够的执法动力,没有啃硬骨头,下狠手的决心,很难打破偏见和陋习筑成的铁壁。

不担当、不作为,则是一种普遍性的严重失职。长久以来,部分乡镇干部尸位素餐,懒散渎职,违规卖人情,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漠视和纵容拐卖妇女儿童这种丧尽天良的行为,不但让很多历史欠账积成罪孽累累,还在不断出现新的问题。而且,不少拐卖案件性质恶劣,天长日久,盘根错节,一旦要解决,必然牵扯众多,如果在地的“父母官”都怕困难,都不敢上,任由伤口被掩盖着,淌血化脓,显然是文明社会所无法忍受,无法直视的溃烂和疮疤。

拐卖妇女儿童,将人作为物品一样层层转手,任意蹂躏,是这洞穿人类底线,让人不寒而栗的罪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当下,如果不能彻底斩断这腐朽黑暗的产业链,如果不能保护我们的母亲和孩子们,何以安抚世道人心,何以仰望灿烂阳光呢?

在黑暗的角落里,隐藏的罪恶有多深重,膨胀的毒瘤有多巨大,埋着的问题有多复杂,往往是超过我们想象的。民众再有正义感,也无法抵达每一处,而当地的党委政府,执法机关,可以说是受害者最后的希望。要怎样避免司空见惯、放任不管的失职现象再度重演,要怎样督促“父母官”们行动起来,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筑牢干部的为民情怀,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很重要,加强纪律监督,完善考核机制,逐级明确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更为重要,更为迫切。

将打拐工作纳入地方政府平安建设的考核范畴,将每年的考核结果将作为对相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这一建议的根本,就是希望将“反拐打拐”工作成效和官员的乌纱帽直接关联,让基层政府真正重视起来,负起责任来,摒弃看客心态,进村入户仔细排查,让拐卖人口的恶行无处遁形,帮助那些被拐的可怜人早日回家。

今年关于“打拐”的提案很多,每一个都提到了点子上,都是大家非常关注的要点,其实也是反映了大家现在比较不满意的地方。比如,一些拐卖行为穷凶极恶,毫无人性,却掩盖在“婚姻家庭”的遮羞布之下,实在有违法理人伦;再如,一些涉嫌恶性犯罪的行为,一旦被定性为“拐卖妇女罪”,经常量刑过轻,罪责相差太大,动摇民众的法治信心和安全感;还有,呼吁了多年的“买卖同罪”,不管能不能实现,有什么阻碍,司法界都应该回应民意,有个权威的说法。

打拐话题全民关注,热度持续,说明大家都对人贩子深恶痛绝,希望拐卖这种十恶不赦的罪行能够彻底被根除。对付疑难杂症,必须要下猛药,雷霆打拐,全民打拐,就必须从重从快,形成强大的震慑力,不但要震慑作恶多端的犯罪分子,也要震慑所有失责渎职、麻木不仁的“帮凶”。唯有拳头捏在一起,集全社会之力重拳出击,击碎所有罪行和陋习,才能扫清拐卖悲剧的阴霾,看到“天下无拐”的阳光。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标签: 妇女儿童 拐卖妇女儿童 地方政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