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华中首颗“学生造”卫星“启明星”卫星成功发射。武汉大学此前就发射过“珞珈一号”夜光遥感卫星,此后还将发射多颗自研卫星。国内还有哪些高校发射过卫星?极目新闻记者进行了盘点。
清华大学:
千禧年就发了卫星
2000年,清华大学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合作研制的“航天清华一号”小卫星发射,此后清华大学独立或合作发射了多颗卫星。12月22日,清华大学“天格计划”学生团队自主研发的三号卫星载荷(GRID-03)搭乘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天格计划”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面向基础科学前沿的科研实践项目,2020年团队学生包括来自7个院系的90余名本科生。
清华大学学生在测试卫星载荷
哈尔滨工业大学:
“老玩家”已有20星
哈工大是我国最早一批参与航天工程的院校之一,拥有自主研发卫星的丰富经验。据不完全统计,哈工大继2004年成功研制“试验卫星一号”后,已经成功发射20颗卫星,其中包括国际上首颗完成独立奔月、绕月的“龙江二号”微卫星。2015年09月20日,我国首颗由高校学子自主设计、研制、管控的纳卫星“紫丁香二号”发射,有40多名哈工大学生参与设计与研制,平均年龄不到24周岁。
浙江大学:
专门研究最小卫星
浙大一直专注于研发皮卫星,它是指重量为公斤级的微小卫星。早在2007年,浙大的“皮星一号”就上了天,但它却和地面失去了联系。经过改进后,2010年9月22日,两颗“皮星一号A”星发射成功,填补了中国在皮卫星研究领域的空白。2015年9月,两颗浙大的“皮星二号”卫星上天;2020年6月,“皮星三号A”星发射成功。未来,浙大计划再发射20颗卫星。
国防科技大学:
6星组团你见过吗
国防科技大学发射了10多颗卫星,其中比较有意思的是2015年发射的,自主设计与研制的“天拓三号”微纳卫星,包括1颗20公斤级的主星、1颗1公斤级的手机卫星和4个0.1公斤级的飞卫星。卫星入轨后,手机卫星和飞卫星与主星分离,以“母鸡带小鸡”的方式通过太空组网,实现6颗卫星集群飞行。“天拓三号”研制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在读研究生和本科生占70%。2020年08月,该校“天拓五号”卫星成功发射。
电子科技大学:
目光已瞄准6G
2020年11月6日,全球首颗6G试验卫星“电子科技大学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领域探索太赫兹空间通信技术有了突破性进展。这颗卫星重达70公斤,由四川企业国星宇航与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联合研制。
(注:以上为极目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国内还有多所大学自主或参与研制了卫星,有三个共同特点:一是以成本较低的小卫星为主;二是卫星上天后的研究方向一般与本校的强势学科有关;三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更好发挥了航天育人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