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人大代表蒋胜男建议,逐步放开公务员录用的“35岁门槛”。倡导全社会招工消除职场年龄歧视,帮助再就业人群打破35岁年龄限制。(据2月26日《潇湘晨报》)
这不是一个新话题。去年,蒋胜男代表提过同样的提案,当时也引起了广泛关注,立刻上了热搜。时隔一年,提案依然引发热议,可见职场年龄歧视的问题,总能一再击中社会痛点。
话题长热不冷,是因为年龄歧视确实普遍存在。公务员录用的年龄门槛只是其一,现实中,35岁以下甚至30岁以下的条件,是很多企事业单位招聘的硬杠杠;大龄员工升职机会也远远小于有冲劲的年轻人;一些工龄较长,资历较深的老员工,会被企业视为没有发展潜力的“成本”而被优化掉。可以说,很多人在职场切实地遭遇着年龄歧视的挤压,更多人因为潜在的的年龄歧视而惶惶不安。
正因如此,人大代表提出以公务员录用为表率,破除35岁危机,得到了很多“高龄”打工人的赞同。的确,在中国人平均寿命不断延长,2019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的当下,35岁就被社会性地判断为“老了,没用了”,实在是有些过于苛刻,让人焦虑了。
对于很多人而言,35岁或许刚组建小家庭,上有老,下有小,或许不久前才结束学业,或许正准备在职场道路上转型,如果仅因为年龄就被很多职业和岗位拒之门外,无论对于自身发展还是家庭稳定,都是过于沉重的包袱,而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一旦很多家庭因此陷入困境,社会发展也必然受到影响。
但是,也有不少年轻人提出异议,认为解除35岁限制不应该从公务员录用开始,一来因为公务员被普遍认为是“铁饭碗”,岗位竞争十分激烈,年轻人都抢得费劲,如果再没有年龄限制,只会导致就业更加困难;二来,现实中的确有一些35岁以上的人,相关技能不足,热情不够,不能胜任当下的工作,又倚老卖老,不愿意服从年轻领导的指挥,无法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工作。
两边都有自己的道理,但这种对立,本身也是歧视的一种表现。不以能力、态度和实际工作质量,而仅仅因为年龄层次不同,就贴上各种偏见的标签,这本身也不是科学公正的用人态度。就拿公务员的工作而言,是不是所有的岗位都抢破头?是不是所有的岗位年轻人都比年长者更胜任?是不是所有的老员工都干不好活?恐怕未必吧。之所以产生争议,还是因为,太多人将公务员岗位看成福利而不是责任,而这本身就不是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
代表的建议,并不是狭义地只要求公务员岗位放开年龄限制,而是希望通过公务员招录政策的改变,在全社会形成摒弃年龄歧视,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需求的共识,这也一定会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而成为一个必然趋势。
只是,光靠“一刀切”地取消或提高公务员招录的年龄门槛,恐怕的确也无法解决“年龄歧视”的问题,因为公务员的岗位毕竟是有限的,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小微企业,承担着解决就业的重任,而在“年轻人更好用”的固有观念面前,会有多少用人企业会“从善如流”,真的很难保证。
职场年龄歧视的形成,是法制、舆论、资本、代沟和科技变革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要破除它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系统工程。本质还是要在政府的引导和规划之下,让用人市场回归理性,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年轻,根据岗位需要来招聘人才,而不是光看性别、年龄之类的外在标签。这需要法律的保障,更需要观念的转变,需要踏踏实实地在每一次招聘,每一个岗位上去落实。
其实现在已经有部分公务员岗位和企业的专业岗位,打破了年龄限制,甚至更愿意聘用有经验,有资质的人才,这是可喜的进步,全社会应共同努力,更进一步,去改变风气,去促进平等,构建一个年龄友好型的就业环境。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