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快讯:我自横刀向天笑(我自横刀)

2023-01-03 12:12:56     来源:关注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1、“我自横刀向天笑”出自近代谭嗣同的《狱中题壁》,全诗如下: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2、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资料图)

3、译文:逃亡生活是如此紧张,看到有人家就上门投宿,我希望出亡的康有为、梁启超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保护。

4、也希望战友们能如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

5、我横刀而出,仰天大笑,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

6、注释:1.望门投止:望门投宿。

7、2.张俭:东汉末年高平人,因弹劾宦官侯览,被反诬“结党”,被迫逃亡,在逃亡中凡接纳其投宿的人家,均不畏牵连,乐于接待。

8、事见《后汉书·张俭传》。

9、3.忍死:装死。

10、4.须臾:不长的时间。

11、5.杜根:东汉末年定陵人,汉安帝时邓太后摄政、宦官专权,其上书要求太后还政,太后大怒,命人以袋装之而摔死,行刑者慕杜根为人,不用力,欲待其出宫而释之。

12、太后疑,派人查之,见杜根眼中生蛆,乃信其死。

13、杜根终得以脱。

14、事见《后汉书·杜根传》。

15、6.横刀:屠刀,意谓就义。

16、7.两昆仑:有两种说法,其一是指康有为和浏阳侠客大刀王五;其二为“去”指康有为(按:康有为在戊戌政变前潜逃出京,后逃往日本),“留”指自己。

17、赏析:首先,赵文的解释使谭诗的第四句和第三句含义有所重复,这在绝句中是不大可能的。

18、其次,这样解使得整首诗尤其诗的后两句的诗意表达总是不那么畅快淋漓,不仅不甚吻合诗人写作该诗时的悲壮慷慨之心情,而且也有异于先对象性描述后自我性抒说的绝句表达方式。

19、再者,赵文似乎文字互有抵触。

20、他一下子说“去留”是指代生死之行为,一下子又说“去留”是指代出走与留下之行为的行为者,究竟指代什么,文中含混不定。

21、翟南明确地认为:其一,“昆仑”不是指人,而是指横空出世、莽然浩壮的昆仑山;其二,“去留”不是指“一去”和“一留”,在诗人的该诗句中,“去留”不是一个字义相对或相反的并列式动词词组,而是一个字义相近或相同的并列式动词词组;其三,“肝胆”所引申的不是指英勇之人,而是指浩然之气;其四,“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总体诗义是:去留下自己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之气吧!也即是“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意思。

22、—— 此诗颇近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味道。

23、我为什么这样解?因为我认为,解诗不能仅着手于词字,更要着手于诗的总体寓意,并且要尤其着手于诗人写作该诗的特定历史背景和特定心理状态。

24、特别是对这样一种反映重大历史事件,表达正义呼声和抒说自我胸怀的作品,更要从作者当时所处的背景、环境和心情、心境出发去仔细揣摩。

25、大家知道,该诗是谭嗣同就义前题在狱中壁上的绝命诗。

26、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27、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就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并开始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人物。

28、谭嗣同当时拒绝了别人请他逃走的劝告(康有为经上海逃往香港,梁启超经天津逃往日本),决心一死,愿以身殉法来唤醒和警策国人。

29、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30、有之,请自嗣同始。

31、”诗的前两句,表达的恰恰是:一些人“望门投止”地匆忙避难出走,使人想起高风亮节的张俭;一些人“忍死须臾”地自愿留下,并不畏一死,为的是能有更多的人能如一样高风亮节的杜根那样,出来坚贞不屈地效命于朝廷的兴亡大业。

32、诗的后两句,则意为:而我呢,自赴一死,慷慨激扬;仰笑苍天,凛然刑场!而留下的,将是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之气!“去留”的“去”字,这里是指一种行为趋向,意为“去留下”,“去留得”,没有很实在的意义。

33、谭嗣同是湖南浏阳人。

34、据我所知,南方方言和现在的普通话一样,下面这种用法是常有的:用“去”去辅助另一个动词构成一个动词词组或动词短语,而这个动词词组或动词短语的含义大致就是后一个动词的含义,如“去想一下”,“去死吧”,“明天去做什么”等等。

35、这里的“去”字,并不表示空间上的去这里去那里,而是表示时间上的行为、事态之趋势和倾向。

36、也就是说,“去”可表空间意义上的位移,也可表时间意义上的发生。

37、从整首诗的意思来看,“去留肝胆两昆仑”中的“去”,应是时间意义上的“去”,而不是空间意义上的“去”。

38、很多人的理解,包括赵金九先生,恰恰是把它当作空间意义上“去”。

39、而我们所流行的各种解释,都是这样思维定势。

40、我想,那时的官话或北方话也应有这种用法吧?“去”字的这种重要语义,《现代汉语词典》、《辞海》都有记载。

41、当然,“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样写,是诗句表达的需要——包括平仄,全部的含义在于指代自己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之气。

42、实际上,直接从字面上去解,去留下如昆仑一样的“肝”(一昆仑)和如昆仑一样的“胆”(一昆仑),这不也一样表达了诗人的视死如归、浩气凛然和慷慨悲壮吗?正是那种强烈的崇高感和悲壮感,激励着诗人不畏一死、凛然刑场。

43、而这句所表达的,正是那种震撼人心灵的、自赴一死的强烈崇高感和强烈悲壮感。

44、参考资料邓莹辉.中国古典诗词精鉴.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曹保平.中国古典诗词分类赏析.内蒙古:古诗卷: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9年谭“我自横刀向天笑”出自近代谭嗣同的《狱中题壁》,全诗如下: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45、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46、译文:逃亡生活是如此紧张,看到有人家就上门投宿,我希望出亡的康有为、梁启超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保护。

47、也希望战友们能如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

48、我横刀而出,仰天大笑,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

49、注释:1.望门投止:望门投宿。

50、2.张俭:东汉末年高平人,因弹劾宦官侯览,被反诬“结党”,被迫逃亡,在逃亡中凡接纳其投宿的人家,均不畏牵连,乐于接待。

51、事见《后汉书·张俭传》。

52、3.忍死:装死。

53、4.须臾:不长的时间。

54、5.杜根:东汉末年定陵人,汉安帝时邓太后摄政、宦官专权,其上书要求太后还政,太后大怒,命人以袋装之而摔死,行刑者慕杜根为人,不用力,欲待其出宫而释之。

55、太后疑,派人查之,见杜根眼中生蛆,乃信其死。

56、杜根终得以脱。

57、事见《后汉书·杜根传》。

58、6.横刀:屠刀,意谓就义。

59、7.两昆仑:有两种说法,其一是指康有为和浏阳侠客大刀王五;其二为“去”指康有为(按:康有为在戊戌政变前潜逃出京,后逃往日本),“留”指自己。

60、赏析:首先,赵文的解释使谭诗的第四句和第三句含义有所重复,这在绝句中是不大可能的。

61、其次,这样解使得整首诗尤其诗的后两句的诗意表达总是不那么畅快淋漓,不仅不甚吻合诗人写作该诗时的悲壮慷慨之心情,而且也有异于先对象性描述后自我性抒说的绝句表达方式。

62、再者,赵文似乎文字互有抵触。

63、他一下子说“去留”是指代生死之行为,一下子又说“去留”是指代出走与留下之行为的行为者,究竟指代什么,文中含混不定。

64、翟南明确地认为:其一,“昆仑”不是指人,而是指横空出世、莽然浩壮的昆仑山;其二,“去留”不是指“一去”和“一留”,在诗人的该诗句中,“去留”不是一个字义相对或相反的并列式动词词组,而是一个字义相近或相同的并列式动词词组;其三,“肝胆”所引申的不是指英勇之人,而是指浩然之气;其四,“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总体诗义是:去留下自己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之气吧!也即是“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意思。

65、—— 此诗颇近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味道。

66、我为什么这样解?因为我认为,解诗不能仅着手于词字,更要着手于诗的总体寓意,并且要尤其着手于诗人写作该诗的特定历史背景和特定心理状态。

67、特别是对这样一种反映重大历。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肝胆两昆仑 浩然之气 东汉末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