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程玲
为进一步增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效,江西九江市修水县大椿乡党员干部们与群众同坐小板凳,政策同学习、有事共商议,切实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现小切口撬动“大治理”。
流动“小板凳”,走到哪儿就议到哪儿,说的都是百姓关心的“大事”,议的都是乡村发展的“热事”,已成为强化基层治理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倾听民声,“板凳会”搭建干群“连心桥”。坐着小板凳,一群人围成一圈,你一言我一语,拉家常、说困难、谈看法、提建议。“我们组道路没有路灯,晚上黑漆漆不安全。”“垃圾清运频次要增加”“我上次住院花了好多钱,能不能申请大病救助?”“板凳议事会”设在群众“家门口”,从民生实事着眼、群众所需着手,不设会议室,不读讲话稿,大家围绕村集体经济、移风易俗、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畅所欲言,村干部在倾听中掌握民情民意“第一手信息”,搜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架起百姓“连心桥”。
汇集民智,“板凳会”想方设法“解民忧”。“板凳议事会”以解决问题、服务群众为目标,在家长里短中发现问题,在躬身作为中解决难事。“对于建立环境整治长效机制你们有什么想法”“怎么更好发挥我们老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板凳议事会”巧妙发挥群众说事解题作用,发展产业、亮化路灯、硬化村道……乡村干部认真记录村民的意见,有问必答,提升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把群众“心声”变成“掌声”。
凝聚民心,“板凳会”巧用课堂“传党音”。利用“板凳议事会”把学习课堂从室内搬到室外,改变传统的党员群众坐在会议室集中学习的形式,变“上学”为“送学”,推动干部深入基层一线,与党员群众同坐“同心板凳”,建起了“家门口”的学习阵地。乡村干部用乡土大白话,把群众关心的医保社保、防溺水、防诈骗、乡村建设与群众关切的事情糅合在一起,以这种“拉家常”让各项政策规定入组入户,在轻松的氛围中,让党的好声音、好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真正带给群众更多实惠。
截至目前,大椿乡已累计召开大小“板凳会”30余场,收集意见建议35条,帮助群众解决问题20余个,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0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