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生态日丨创投“志愿红”扮靓广州“生态绿”

2023-08-15 22:52:32     来源:大洋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大洋网讯 8月15日,是我国首个全国生态日。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云山珠水的城市格局,赋予了广州独特的生态底色。近年来,广州始终逐绿而行,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与提升超大城市社会治理能力紧密结合,从垃圾分类、碧道建设、污染防治,到打造绿色社区、绿色廊道、美丽乡村,不遗余力地推动城乡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山海有“粤”,尽显担当,“低碳”“绿色”如今已成为了广州的新时尚。从一张纸、一条河、一片林开始,第十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紧跟时代步伐,立足民生幸福,将“绿美”融入公益行动,用创投“志愿红”扮靓城市“生态绿”助力做好生态大文章。

守“青山”:从选择“种子纸”开始


(相关资料图)

“什么是种子纸呢?”对于很多人而言,环保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议题。而8月1日上午,越秀区康园工疗站服务中心“心中的疗愈花园”残疾人园艺治疗康复项目开展的“快乐造纸”——种子纸制作活动则带大家了解到了环保的另一面——“种子纸”的工艺制作。

活动中,在张社工的引导下,参与者将回收纸浆搅拌均匀,随着造纸框的浸入,一层白色的稀浆出现其上,随后只需交给太阳和时间,一张张种子纸便能制成。

“从工艺到选料,制作种子纸的每一步,都蕴含着对自然生态的模仿和敬畏,同时,用双手创造美,可以让人体会自身行动为环保做出的贡献,而环保手段制作的工艺品,也会在将来回报人们一片荫凉。”张社工说道。

护“绿水”:从壮大护水“朋友圈”发力

位于珠江西岸的南沙,水网密布、湖荡交织,拥有302条内河涌,被誉为“岭南水乡”。小小的河涌,既是广州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也是广州将“绿美”绣入广州高质量发展浪潮中的一朵夺目的浪花。

“这里藏了一个塑料瓶!”一名身穿蓝马甲的小志愿者眼疾手快地将河道边刚发现的垃圾“喂”给了环保袋。

连日来,南沙街道每天下午都会准时出现一批未成年人志愿者,他们头戴遮阳帽、背上记录本、顶着高温日,在社工的带领下沿着广东万里碧道进行巡查。

“守护家门口的一汪清水,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护‘绿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可以从壮大护水‘朋友圈’进行发力。未成年人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和先锋队,大有可为。”

为牢固树立未成年人生态保护意识,广州市法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河小青”巡河志愿服务为支点,开展南沙大湾区未成年人保护创新项目系列活动之“乐学成长,安全暑假”为主题的河道巡查志愿服务活动,吸引了20余名未成年人志愿者前来参与,他们用新学到的“护水”知识,仔细观察河道周边环境,认真完成巡查清单上各项任务,成为了市民参与护水行动的一股“清流”。

借“力”巡河,将生态文明理念与暑期安全教育融入到未成年人志愿服务当中,不仅拓宽了护水的“朋友圈”,让参与者深刻理解到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更明确了每个人在河道生态保护中的责任和义务,为广州市在共建共享全民治水大格局提供了创新思路。

卫“沧海”:从“双碳”引领生活新风尚蝶变

“大海不想喝奶茶,也不需要酱油瓶。垃圾应该待在该待的地方,不能漂到海里去。”

7月26日上午,70余名志愿者带着编织袋走入坦头村红树林深处,将淤泥中沉积的破渔网及细碎的泡沫塑料一一筛出带走,随后将一棵棵强壮的木榄,种植在红树林滩涂上。这是广州市海洋双碳研究会“做大海的朋友”——广州南沙社区海洋双碳生态文明建设项目开展的“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国际日”主题活动。

“保护海洋环境,需要从生活小事做起,让低碳生活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生活方式,从自觉到自发。”

8月15日上午,为响应“全国生态日”要求,广州市海洋双碳研究会开展了“大湾区文化交融,青少年生态同行”主题研学活动,通过小游戏、红树林知识互动、栽种红树林幼苗等趣味互动,提升青少年投身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从红树种植体验,到双碳知识科普,广州市海洋双碳研究会始终以“海洋双碳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开展服务,用“双碳”引领生活新风尚蝶变。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间,一抹创投“志愿红”悄然间为城市“生态绿”添新加彩。护生态,亦是护民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后续,第十届公益创投活动将以绿美广东为引领,为进一步探索打造高品质生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广东样板广泛凝聚智慧力量。继续用增添公益“志愿红”,守护城市“生态绿”,助力天清水秀的美好生活环境建设,让人民过上更高品质的生活!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

通讯员:黄慧斯 庞杰仪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