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那些“非必要”的欲望-速递

2023-06-29 11:55:33     来源:南方都市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资料图】

原标题:理解那些“非必要”的欲望

两本书卖880元,还要排很长的队,黄牛嗅到“商机”,纷纷代购,将价格再次向上助推,相关话题还登上互联网热搜。原来这是某国际奢侈品牌与三家咖啡馆合作开展的“限时书店”活动。图书类似品牌宣传册、纪念册,经相关流程引入国内,平时在该品牌官网和展会期间销售,这次特别举办“限时书店”线下活动。

活动很热闹,招牌下站着不少衣着靓丽的年轻人,有打卡拍照的、有买咖啡的、有排队买书的,也有自媒体博主拍摄“种草”视频。根据活动要求,买两本书,290元的城市指南、1200元的影集,折扣后,消费者要至少支付580元,可附赠一个印有某奢侈品LOGO的帆布袋。

有人道破天机,他们是为了买帆布袋。他们追捧这个帆布袋,其中有品牌价值,不能单纯用580元买一只帆布袋来衡量“值不值”。就像有人说的,“这包虽然很丑,但算是这个品牌最便宜的单品了”,那么,平时提着这个帆布袋,可以当做行走的名片,向周围的人宣示“我也是这个品牌的用户”。这是一种身份的显示,但也有人不屑一顾,认为不值,是品牌割韭菜,“背这个包买菜会打折吗?”

那么,该如何看待这种“买椟还珠”?

一个奢侈品牌的产品,肯定有非常高的溢价,超过产品本身的成本和使用价值。但品牌获得这个溢价是需要花大力气、花很高成本的。在朋友圈收到一条爱马仕的广告,这是投放错了吗?未必,因为品牌需要面向普通大众做广告,才能建立起广泛的品牌认知,如此富人购买才有意义。

当然,购买这个帆布袋的动机,某种程度上就是虚荣,但经济发展的动力就是人的欲望,或者说,那些非必要的欲望。如果欲望都是“必要的”,经济发展就会失去动力。如果奢侈品包包是非必要的,蛇皮塑料袋就足够了,那不仅奢侈品的购买没有了,围绕奢侈品的广告、营销、展览、活动也都没有了。

包包如此,其他行业也如此。比如通勤,豪车肯定没有必要了,5万块的车完全能满足上班的出行需求。豪华大屏、真皮沙发、高级音响、宽敞的空间,都是没有必要的,甚至品牌本身也没有必要。至于驾驶的舒适性、加速、操控,都是没有必要的。但这样一来,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技术升级就都没有了。

实际上,中国现在也正从品牌溢价中获益。一国产品能够在流行文化中得到认同,获得高附加值,归根到底是因为一国能输出强势技术产品。所谓强势产品,是指那些凝结尖端技术、体现工业成就的产品,如英特尔CPU、苹果手机、特斯拉、航天飞机。一国能输出这类强势产品,这类产品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矩阵,品牌形象相互影响,正向反馈,共同构成一国产品在消费者心智中的位置。由此就有了NBA、好莱坞,然后又有了耐克、Calvin Klein、COACH。随着多年的经济与技术的发展,中国如今也逐渐有了自己的强势产品:高铁、空间站……在这些产品的支撑下,中国货不再是低档的代名词。从这个角度,中国的产品获得形象、文化意义上的认同,是历史大趋势。

不过,话说回来,欲望固然合理,但做道德评价还是可以的,虚荣毕竟就是虚荣。何况这个活动很多人都知道,懂行的自然明了这个帆布袋的由来,提着这个帆布袋,好比印了几个看不见的大字“又蠢又穷又虚荣”,花几百块去获得这样一个标签,又是何苦。(刘远举)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