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来自武汉大学的消息,首颗互联网智能遥感科学实验卫星“珞珈三号01星”已顺利完成多项在轨科学实验,包括亚米级多模式光学成像、智能化在轨数据处理、高效率数据压缩传输、分钟级全流程信息服务,成功验证了从用户任务向卫星上注到用户移动终端显示视频仅8分钟的遥感信息实时智能服务能力,通过“珞珈三号01星”上开创性的开放式智能处理平台以及与地面双向互联的融合传输网络技术实现了遥感信息服务时间从数小时缩小至8分钟的突破。
卫星在轨稳定运行三个月来,已为土耳其叙利亚地震灾区评估、内蒙古阿拉善煤矿坍塌灾情评估等抗震救灾提供了及时的数据服务,为兰州、日喀则等多个地区生成了实景三维地图,实现了迪拜机场、昆明机场的静态动态飞机数量监测及尼日利亚卡洛市的车流量监控服务,并将继续挖掘热点地区视频直播等大众化应用场景,持续为政府与民众提供实时智能服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珞珈三号01星”是我国新一代智能遥感科学试验卫星,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计划集成项目建设,由武汉大学牵头,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空间信息传输中心、陆海空间(烟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完成,并于2023年1月15日11时14分49秒在中国太原航天发射场搭载长征二号丁(Y71)运载火箭升空。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德仁教授:我们把所有的目标都验证了,第一个就是遥感卫星,通过与通信卫星的互联互通,可以实现快速的信息传输;第二个,软件、硬件上天,可以代替人,实际上我们做的就是卫星遥感的一个ChatGPT,在天上不要人管它,就可以把你要的信息提取出来了;第三个就是能不能开放,也成功了。我们地面发了好多指令,去装软件到天上(卫星上)去,实现它的功能的增强或者变化,所以这个目标都实现了。
作为首颗互联网智能遥感卫星,“珞珈三号01星”与现有遥感卫星相比,具备以下几大核心特点:
一是多模。首次搭载了具有面阵推扫、面阵推帧、视频凝视等多种成像模式的轻小型遥感相机,打破现有单一成像模式,可依据用户不同需求提供单张图像数据、凝视视频数据、三维立体数据等多种类型的观测数据。
二是智能。突破性地实现了卫星在轨实时处理技术,实现从传统先星地传输再地面分析向星上在轨实时信息分析和传输的转变,通过星上搭载的智能处理单元,结合轻量化智能处理算法,可实现星上信息提取,有效提升卫星服务的智能化和实效性。
三是互联。创新性地将星地链路、星间链路与地面互联网、5G移动通信集成在一起,打通了卫星与手机的双向链路,可实现全球范围遥感数据到手机的分钟级智能服务,提供从数据获取到应用终端的遥感信息高效智能服务新模式。
四是开放。首次提供了开放式的卫星算法平台,实现卫星App灵活地上注、更新与卸载,除了在轨预装的目标检测、变化检测、图像压缩等9款App,还可根据不同任务需求在星上安装定制开发的智能App,为大众提供个性化服务。
李德仁院士介绍,“珞珈三号01星”是“东方慧眼卫星星座计划”的首颗星。“东方慧眼卫星星座计划”将在2030年之前发射200颗以上的可见光、高光谱和雷达卫星,组成低轨对地观测卫星星座,打造一星多用、多星组网、多网融合、智能服务的星座运营体系,实现全球范围遥感数据从获取端到应用端的分级高效信息服务。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德仁教授:将来我们要把空间信息不仅仅是北斗导航信息,还有遥感信息都送到用户的手机上去,而且是一体化的服务。我们手机用户,你注册App,就可以提出你的要求。你想(看)哪个地方的什么图像,你提出请求,我们在云中心收到你这个请求以后,就分析对你这个服务可不可行,从国家安全上我们认为可行,我们就把指令上传到卫星,卫星就执行老百姓用户的需求,把它数据传下来,把这个信息打包送到用户的手机上。
互联网智能遥感科学实验卫星“珞珈三号01星”在卫星服务实时直达智能终端方面的实验成功,标志着以往仅面向专业用户的遥感数据服务将迎来面向大众用户信息服务的转变,提供如“期房建筑进度定期推送”“停车位智能搜索”“全球云旅游”“星空浪漫表白”等大众化、个性化遥感智能便捷服务,实现大众定制卫星数据服务。(总台记者 冯成 高重)
△视频凝视成像数据
△卫星目标自动识别标注
△车辆目标跟踪结果
△兰州三维实景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