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gē]回纥人,少数民族, 汉代和三国时的丁零和呼揭是回纥人的祖先,后来到南北朝后期到隋代,回纥人又演变为回鹘,继而分裂成西洲回鹘,葱岭回鹘,河西回鹘等部,到元末到明代,回鹘人逐渐分化和演变成现代的维吾尔族人。
(资料图)
2、维吾尔族有着悠久的历史。
3、维吾尔族是一个多源民族,最主要的来源有两支:一支是来自蒙古草原的回纥人,另一支是南疆绿洲上的土著居民。
4、这两部分人于公元840年大规模汇合,至16世纪初完全融合成为现代维吾尔民族。
5、“维吾尔”是维吾尔族自称“Uyghur”的音译,具有“联合”、“同盟”(拉施特《史集》第1卷)和“凝结”的意思。
6、“维吾尔”一名最早见于汉籍是在公元4世纪的《魏书·高车传》里,被译写为“韦纥”,指的是高车部落联合体中的一个部落。
7、公元7世纪开始称“回纥”(《新唐书》卷217);788年又改译为“回鹘”(《资治通鉴》卷233),这个称呼一直延续至宋及五代。
8、元明时期一般译为“畏兀儿”。
9、"回纥人"的汉语拼音:回[huí]、 纥[hé]、人[rén]。
10、回纥人,少数民族, 汉代和三国时的丁零和呼揭是回纥人的祖先,后来到南北朝后期到隋代,回纥人又演变为回鹘,继而分裂成西洲回鹘,葱岭回鹘,河西回鹘等部,到元末到明代,回鹘人逐渐分化和演变成现代的维吾尔族人。
11、”纥“字有两种读法:①纥 [hé]下等丝 [inferior silk]给,大丝。
12、——《集韵》回纥 [the Huihe nationality]。
13、古代民族名姓②纥 [gē]〔~繨〕同“疙瘩”,纱线绳等打成的结、小球形或块状物。
14、纥地(笑的声音);纥刺星(骂人的话。
15、魔星,灾星)拼音 huí hé rén;解释 回纥人,少数民族, 汉代和三国时的丁零和呼揭是回纥人的祖先,后来到南北朝后期到隋代,回纥人又演变为回鹘,继而分裂成西洲回鹘,葱岭回鹘,河西回鹘等部,到元末到明代,回鹘人逐渐分化和演变成现代的维吾尔族人;延伸 维吾尔族是一个多源民族,最主要的来源有两支:一支是来自蒙古草原的回纥人;另一支是南疆绿洲上的土著居民。
16、楼上的其实也不算错,“纥”是个多音字,一个念ge,(一声)是疙瘩的同音同意字。
17、另一个念he(二声),但回纥也可以叫做回鹘 hu(一声)的。
18、楼上的不对,应该是hui he(二声) ren。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