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志和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2、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
4、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5、 霅溪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
6、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7、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饮莼羹亦共餐。
8、枫叶落,荻花干,醉宿渔舟不觉寒。
9、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
10、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11、 (霅(xiá)溪,又名霅川,在今浙江吴兴境内。
12、) 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
13、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
14、唐朝肃宗时待诏翰林。
15、后因事贬官,赦还,不复仕进,居江湖,自号烟波钓叟。
16、著有《玄真子》集《全唐诗》录其九首诗词。
17、渔歌子,词调名,又名渔父歌。
18、本为唐朝教坊曲。
19、分单双调两种,单调27字,五句,四平韵;双调50字,仄声。
20、张志和《渔歌子》共有五首。
21、《南华象说》十卷、《冲虚白马非马证》八卷,未行于世(此据唐颜真卿撰《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
22、按,颜乃张之友善,《唐书·张志和传》及《玄品录》、《续仙传》所记张志和事,均依此《碑》)。
23、张志和少有才学,年十六擢明经第,以策干唐肃宗,深受赏识,得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录事参军。
24、于是改名志和。
25、此后不久,因系狱事,贬南浦尉,会赦还,以亲丧不复仕。
26、 离宫后,常居于江湖之上,自称 “烟波钓徒”。
27、大概是仿姜尚故事,每垂钓不设诱饵,其志不在鱼也。
28、 下述几事,以见张志和之行状。
29、虽然张志和曾为朝官,但退隐后,县令使浚渠,他竟能 “执畚就役,曾无忤色”(颜《碑》)。
30、又,张志和尝以大布制褐裘,及其嫂闻之,乃手为织纩,及成,一衣十年,虽暑不解。
31、唐肃宗赐奴婢各一,张志和遂配为夫妇,号曰渔僮、樵青,人或问其故,答曰:“渔僮使捧钓收纶,芦中鼓枻,樵青使苏兰薪桂,竹里煎茶。
32、”又有竟陵子陆羽、校书郎裴修问“孰为往来者”,张志和慨然对曰:“太虚作室而共居,夜月为灯以同照,与四海诸公未尝离别,有何往来?”其豁达如此,大有庄叟遗风。
33、但张志和生性孤峻,“不可得而亲疏,率诚澹然,人莫窥其喜愠。
34、视轩裳如草芥,屏嗜欲若泥沙。
35、”(颜《碑》) 张志和还善图山水,酒酣之际,随着击鼓吹笛的乐声,舞笔飞墨,应节而成,尝撰渔歌,唐宪宗求之不能致。
36、又为御史李萼写图幛,千变万化,观者愕眙,在坐六十余人各暑姓名爵里于其下,张志和乃以两言目之,潜皆属对,举席叹骇。
37、李德裕赞叹张志和 “隐而有名,显而无事,不穷不达,严光之比”,跻身江湖而又美名远扬,这种生活竟令身居朝廷要位的李德裕也羡慕不已。
38、 大历七年 (公元772年)秋八月,颜真卿为湖州刺史,张志和来谒。
39、颜真卿以舟敞漏,请更之,张志和答曰:“傥惠渔舟,愿以为浮家泛宅,沿溯江湖之上,往来苕霎之间,野夫之幸矣。
40、”遂为水戏(《续仙传》载张志和“守真养气,卧雪不寒,入水不濡”),忽焉去。
41、关于张志和卒时情景,颜《碑》只有一句朦胧的记载,“忽焉去我”。
42、《新唐书·张志和传》可能因其意不明,不云其事。
43、《续仙传·玄真子》则借此遂云“寻于水上挥手以谢真卿,上升而去”,故神其事,不可信。
44、 张志和的著作,据颜《碑》载: 著书十二卷,凡三万言,号《元真子》。
45、遂以称焉......京兆谊为作《内解》。
46、元真又述《大易》十五卷,凡二百六十有五卦。
47、 其《大易》十五卷,今存佚不明。
48、《玄真子》则有很多版本,分上、中、下三卷者有: 《且且初笺·十六子》、《知不足斋丛书》第十三集、《金华丛书·子部》,《丛书集成初编 ·哲学类》所收则据《知不足斋》本影印,曾参照《道藏》本。
49、明《正统道藏》太玄部甚帙收有此书,但标曰《玄真子外篇》,亦分上、中、下三卷。
50、何以名曰《外篇》,岂《玄真子》别有《内篇》?检《藏》本,是书约三万七千宇,据颜《碑》,《玄真子》“凡三万言”,大体相符,则知《道藏》所收,即为《玄真子》全文,非别有《内篇》也,《道藏辑要》第五类所收同此。
51、《子汇》收《玄真子外篇》,不分卷,唯分碧虚、鸾鷟、涛之灵三部分,其后分三卷者均依此。
52、明归有光辑评《玄真子》,不分内、外篇,亦不分卷,是书收入《诸子汇函》,当较接近《玄真子》原貌,可参考。
53、《玄真子》不分篇、卷者还有:《十二子》本、《二十家子书》本、《四库全书·子部道家类》本、《子书百家、道家类》本、《百子全书·道家类》等。
54、凡入子部,均属之于道家类。
55、另外,《说郛》(宛委山堂本)卷一百收录《玄真子渔歌记》一卷,题唐张志和撰,李德裕录。
56、 《玄真子》一书,行文格调颇似《庄子》,全以寓言写出。
57、其言博大恢宏,而且从相对主义的沉思中悟出许多辩证法的真理。
58、张志和在天文学上亦有精深的造诣。
59、下面择其点滴,以叙笔者之浅识。
60、 张志和名天之王曰“神尊”,名地之王曰“只卑”,名碧虚(天地间之空气)之王曰“灵荒”。
61、其言曰: 神尊曰:朕有天。
62、祗卑曰:朕有地。
63、灵荒怪天地之名,问之曰: “朕之仰视不异碧虚,朕之俯察不异碧虚。
64、碧虚之中,其又奚物?帝言天地,厥状若何?”祗卑曰:“朕之地,体大质厚,资生元元,中高外垂,其势坤。
65、层然如坛辏……”。
66、神尊曰:“朕之天,体虚形高,资始化化。
67、中员外转,其行乾。
68、穹然如帐帱……”。
69、灵荒未之信,曰:“天如帐,胡县(悬)乎其上?地如坛,厥下平何安?”神尊曰:“天之帐非上县,飘轮下载常左旋,三光随之以西迁。
70、”只卑曰:“地之坛,有湫盘凝浮其上,所以安。
71、” (《玄真子·碧虚》) 张志和关于天地关系的理论,颇近于中国古代天文学的 “盖天说”。
72、其不同之处在于,张志和并不认为地是倾斜的,西北高而东南低。
73、天地间是无形质的碧虚,这又与古代天文学中的“宣夜说”相合。
74、宣夜说认为,宇宙间只有天体(所谓“三光”日、月、星及其构成的有形质物)与地体才是有形有质的,此外是无限的虚空,天体不依附任何实物,只浮于元气之上,自由运动。
75、这是张志和吸引古代天文学的地方(宣夜说出在汉末以前)。
76、进一步,我们可以看到张志和对日月之关系的精湛解释。
77、 日月有合壁之元,死生有循环之端。
78、定合壁之元者,知薄蚀之交有时;达循环之端者,知死生之会有期 ……。
79、然月之明由日之照者也。
80、月所发放的光亮,是对日光的反鉴,所以日月薄蚀之交是有规律的,这与现代天文学完全符合。
81、当然,张志和也不可能超越时代的认识能力,未能认识到日、月与地球的真正关系,因而不能揭示日蚀,月蚀的秘密。
82、但他将日、月蚀归之于自然现象,到一定的时间便必然出现,这就排斥了对日、月蚀这一自然现象的神学解释。
83、 再看看张志和对有无及其关系的认识: 有之非未无也,无之非未有也。
84、且未无之有而不有,未有之无而不无,斯有无之至也。
85、故今有之忽无,非昔无之未有;今无之忽有,非昔有之未无者,异乎时也。
86、若夫无彼无有连既 往之无有而不殊,无此有无合将来有无而不异者,同乎时也。
87、异乎时者,代以为必然会有不然之者也;同乎时者,代以为不然会有必然之者也。
88、 (《玄真子·涛之灵》) 这段话听起来很玄,但其基本思想却只有一个,即事物的有无是在时间流程中相互转代的。
89、现在存在的具体事物,过去必然曾不存在过;现在不存在的事物,也必然是相对其过去曾经存在过而言。
90、世界上从未出现的某物,我们就不能说今天此物没有了。
91、现存事物的消逝,与过去事物未曾出现过的 “无”,是不相同的,今天某物从无突然到有,也不同于过去某物一直保存到现在,因为时间改变了,(前者有一个从有到无的过程问题,后者有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问题。
92、)如果说世界上不存在彼无有(现在可指称的)与过去了的无有相连而且没有差别,不存在此有无与将来的有无相同而且没有差异,那是因为除去了它们在时间上的差别(也就是说,抽象上谈有与无的关系,而排除了这种关系的时间因素)。
93、看到有无在时期上有差别,以异时的观点论有无,世人们以为是对的,但恰恰有人不以为然,排除有无在时间上的差别,以抽象的观点谈有无,世人们都以为不对,但恰恰有人以为是正确的。
94、看到有无与时间的联系,这是张志和在形而上学的沉思中所闪现的辩证法光芒。
95、时间本来是与事物的运动相连的,如果没有物质的运动也就没有时间,运动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仍是事物存亡(有无)的相互转化过程。
96、而且,时间的规定性,取决于物质运动的速度(爱因斯坦证实了这一点,物体运动速度越快,时间流逝就越慢,反之亦然)。
97、张志和当然没有发达的科学知识奠定其时空与物质运动观的基础,但他在思辩哲学中揭示了时间与物质运动(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过程)的内在联系,委实难能可贵。
98、下面引录南北朝时期著名和尚僧肇(384—414年)的两段论述,或有助于理解张志和在这个问题上的贡献。
99、 ……求向物于向,于向未尝无;责向物于今,于今未尝有。
100、于今未尝有,以明物不来;于向未尝无,故知物不去。
101、复而求今,今亦不往。
102、是谓昔物自在昔,不从今以至昔,今物自在今,不从昔以致今。
103、 (《肇论·物不迁论》) 又,然则万物果有其所以不有,有其所以不无。
104、有其所以不有,故虽有而非有,有其所以不无,故虽无而非无。
105、虽无而非无,无者不绝虚;虽有而非有,有者非真有。
106、若有不即真,无不夷迹,然则有无称异,其致一也。
107、 (《肇论·不真空论》) 前一段论述,僧肇否定了物质运动与时间的联系,只看到时间和运动的间断性,没有看到他们的不间断性。
108、但僧肇揭示了时间和运动的矛盾,在认识史上无疑是有意义的。
109、张志和则承认了这对矛盾,认为事物的有无相互转化,是随时间流程而显现出来的,这就打破了僧肇所揭示的矛盾之缺口,发展了辩证法。
110、后一段论述,僧肇揭示了事物的有无与空间的矛盾。
111、事物有其存在的一方面,也有其不存在的一方面。
112、说事物有不存在的一方面,并不是说此物就绝对虚无。
113、事物的有无是对立的统一,不包含无的有,便只能理解为绝对永恒的存在,而具体事物总是多存在一天就更趋近于消亡一天。
114、在这点上,张志和与僧肇是很接近的, “且未无之有而不有,未有之无而不无”,不包含无的存在是不真实的,不包含有的无也不是我们所说的无。
115、较之二者,僧肇的论述要明确些,但他由具体事物的有无统一,继而说到“万物非真”,事物只是“假号”而已,就失之远矣。
116、因为具体事物固然可生可灭(改变存在形式),但物质世界却是永恒存在的,物理学的“物质不灭定律”证明了这一点。
117、至于其逻辑错误,是唯心主义世界观常犯的,今不辨析。
118、且看看张志和的世界起源说,于其中不难看出他和僧肇的区别: 夫无有也者,有无之始也;有无也者,无有之初也。
119、无有作,有无立,而造化行乎其中矣。
120、夫造化之兴也,空以遍之,风以行之,水以聚之,识以感之,气以通之,而万物备乎其中矣。
121、空遍而体存,风行而用作,水聚而有见,识戚而念生,气通而意立。
122、体存故可以厚本,用作故可以明渐,有见故可以观变,念生故可以知化,意立故可以详理。
123、是知本可厚者空之体也,渐可明者风之用也,变可观者水之有也,化可知者识之念也,理可详者气之意也。
124、 (《玄真子·碧虚》) 有无相互转化,渐渐形成了世界。
125、世界自造化之后,就不是虚妄不实的了,而是遍布的空气冲盈其中,有风行,有水聚,有气通,并且有识感。
126、这里面既包含了朴素的唯物论观点,又包含了可知论观点。
127、 现实世界从有无中造化出来,这个造化过程又是自然的,既不存在谁是造化者的问题,又不存在从什么东西中造化出来的问题,他说: 无自而然是谓元然,无造而化是谓真化。
128、 没有给世界的最后创造者留下地盘。
129、这种自然创世说,可以说是否定上帝创世说的一种方式。
130、 既然世界自己造化自己,那么 “道”又在哪里呢?张志和认为“至道”是不可以感知的,“吾知至道之无有也”(《碧虚》)。
131、道至无又至有,他说: ……至无至有者,莫过乎道。
132、……巡六合,求之而不得者,非道之至无邪?出造化,离之而不免者,非道之至有邪? (《玄真子·鸾鷟》) 这里的 “道”,显然是指规律、法则。
133、说道至无,是因为上下求索而不可得,事物运动的规律是不能凭感觉器官把握的;说道至有,是因为即使超越造化之外,有意摆脱它,但终不能解除它的制约,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具有普遍性。
134、这些都是张志和闪光的思想。
135、当然,“出造化”去寻求道的存在是不可能的,规律是事物运动的固有属性,离开了运动(造化),即无规律(道)可言。
136、张志和似乎也有割裂运动与运动规律之联系的倾向,所谓“出造化”,固然是假设的前提,但设置前提本身就表现了他对二者关系认识之不足。
137、而且,后面的论述也只是说造化不出道的范围,没有看到道只是事物在造化过程中的属性。
138、 综观前述,不难看出,张志和确乎是唐代一位了不起的哲学家。
139、虽然他没有坚实的科学知识作为基础,但他在思辩的王国里所提出的富有科学因素的哲学命题,实在是一份极有价值的思想遗产。
140、 张志和的诗全部九首 [b]《全唐诗》卷三百零八[/b] [size=4]扬州诗局本[/size] [b]卷308_1 【太寥歌】张志和[/b] 化元灵哉,碧虚清哉,红霞明哉。
141、冥哉茫哉, 惟化之工无疆哉。
142、 [b]卷308_2 【空洞歌】张志和[/b] 无自而然,自然之元;无造而化,造化之端。
143、廓然悫然,其形团圞。
144、反尔之视,绝尔之思,可以观。
145、 [b]卷308_3 【渔父歌】五首·张志和[/b]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146、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47、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
148、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149、 霅溪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
150、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151、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
152、枫叶落,荻花乾,醉宿渔舟不觉寒。
153、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
154、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155、 [b]卷308_4 【上巳日忆江南禊事】张志和[/b] 黄河西绕郡城流,上巳应无祓禊游。
156、 为忆渌江春水色,更随宵梦向吴洲。
157、 [b]卷308_5 【渔父】张志和 [/b]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溪老人重钓归。
158、 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
159、 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
160、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