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义不同:庙号通常是开国皇帝对血源始祖、得姓始祖或者始封之君的追封。
2、谥号是对去世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资料图】
3、2、起源时间不同:庙号起源于商朝,早在商朝就已设立,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4、谥号始于西周,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长短字数不定,或一两字,或二十余字,字数不定。
5、谥法初起时,只有"美谥"、"平谥",没有"恶谥"。
6、善、恶"谥号"则源自西周共和行政以后,即周厉王因为暴政"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等被谥为"厉",另外还有"私谥"。
7、3、使用的时间不同庙号古代帝王死后,给他在太庙里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8、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给予褒贬或同情的称号。
9、扩展资料汉朝时期逐渐恢复庙号制度,从此庙号一直延用了两千年之久。
10、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
11、刘邦是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
12、汉朝强调以孝治天下,所以除刘邦和刘秀外,继嗣皇帝谥号都有“孝”字。
13、两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有庙号者极少,尤其是西汉,非有大功大德者不能拥有。
14、西汉刘邦的庙号为太祖高皇帝、刘恒为太宗孝文皇帝、刘彻为世宗孝武皇帝、刘询为中宗孝宣皇帝。
15、以上四位,皆经过东汉光武帝刘秀的重新确认。
16、其余有庙号的西汉皇帝如刘奭(shì)、刘骜、刘衎等因功绩不多而除庙号。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