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X1D II 50C推出后,时隔3年,低调许久的哈苏再次带来了一款革命性的产品——X2D 100C。作为哈苏X系列中画幅无反相机系统中第一台一亿像素的相机,它毫无疑问地被贴上了「旗舰」的标签。
不过一款产品能否称之为「旗舰」,从来不应该是品牌方所赋予,而是由使用者来评定。借由新机上市的契机,不少专业摄影师都针对产品规格给出了中肯的评价,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与哈苏大师王建军老师的对谈。
(资料图)
王建军多年来专心致力于中国西部风光、人文地理以及历史题材的拍摄和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而鲜明的摄影风格,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国内外颇具影响,可谓名副其实的摄影大师。从他的口中我们了解到了一个更鲜活的哈苏。
一款优秀的拍摄器材对于专业摄影师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当「1亿像素」与「哈苏色」相互加持,我们足以期待它在极致影像上的出色表现。同时,在硬件参数之外,器材和使用者之间还存在着精神层面的默契。回溯王建军与哈苏结缘的三十年时光,在一个个小故事中,我们或许能找到「为何在印象中,大师都爱哈苏相机」的答案。
缘起微末 忠于追求
上世纪80年代末的胶片时代,王建军拥有了第一台哈苏相机——500C,这也是哈苏最早的V系列产品。此后的十年中,他拍摄了大量中国西部风光,并凭借对在地文化的深刻感悟与出色的视觉表达,逐渐在国内有了一定的影响力。1995年,王建军转业离开部队,成为了一名职业摄影师,并用哈苏定格了更多中国的特色风光。
也是因其作品取得的反响,1999年,王建军受哈苏邀请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瑞典周活动,并在这个交流会上放映了反映中国西部自然景观的《山远水远》,与反映中国西部的人文历史、文化遗迹和景观的《天地之间》,将中国的大好河山以影像为介质传递给给多人感悟,收获好评如潮。同年10月,他被哈苏邀请到瑞典哥德堡,访问瑞典哈苏相机总厂,并参加了北欧最大的“Massan”国际摄影节,并代表哈苏在摄影节上做了2场幻灯演示。
进入千禧年,王建军与哈苏的缘分越来越深。2003年,王建军获哈苏大师称号,次年,当他拿着哈苏V96拍摄小吴哥时,偶遇了两个外国人,他们询问了许多相机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王建军都一一进行了回答,没想到第二天哈苏的官网上就出现了王建军工作的镜头和其中一个外国人交谈的内容,原来这个外国人就是当时哈苏的CEO。
王建军当时专门提到了哈苏相机在使用中的一些问题,比如说连接线、快门线、后显示屏,以及移动硬盘等,没想到却得到了正面的回应,或许正是因为哈苏所表现出的能够敢于倾听用户的真实反馈、并加以重视,才让王建军对哈苏产生了更多区别于其他品牌的好感。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中,王建军成为了哈苏的坚定支持者。从胶片时代到数码时代,他见证了哈苏相机的数字变革,自身也从胶片时代习惯的V系列转为尝试H系列全系相机,和哈苏一同步入了数字影像的时代。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跳出擅长的领域,推开新世界的大门,需要勇气和实力。但他们都相信科技,相信科技能带来更多表达的可能,观念变化的背后,是哈苏完善的过程,也是王建军不断适应数字影像的过程。
X2D 100C与摄影师共奏乐曲
而回到X2D 100C,作为最早一批接触到这款产品的摄影师,王建军也分享了自己的实际感受,在他看来,拍摄就如同谱曲,呈现与展示则是演奏,是一个实践、有感而发的过程。
摄影的前期最重要的就是器材的选择,拍摄不同题材需要选择相适应的器材。王建军表示,产品的1亿高像素完全达到一个非常苛刻的专业摄影师的要求和标准,拍摄任何类型的作品,都能够胜任。
除此之外,他提到16bit色彩空间也给影像呈现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不同天气下的动态范围都能给视觉带来惊喜。同时高感光度下长曝光4分钟都不会带来明显的噪点,带来了更大的拍摄空间。
当然,其中「哈苏色」也功不可没,「哈苏色」是哈苏听取了很多摄影艺术家的创作历程和诉求后,凭借在胶片领域积累的经验,为数码相机打造的适用色彩方案,如今已成为一种标志。它能够在任何光线条件下都忠实还原所有色彩,包括色调平滑过渡、真实还原肤色,捕捉“所见即所得“的自然色彩效果。
对于新品加入的5轴7档防抖功能,王建军更是难抑赞美之情,甚至直接用了「颠覆」这个词。他表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他站在4400米的山梁上,面对6级大风,顶风拍摄,在38mm镜头和55mm镜头下,最低1/8秒快门速度,依然能够呈现出清晰的照片。同样,它也能够在手持情况下应对极暗环境的拍摄,从这一点来看,哈苏X2D 100C确实是一款能够改变摄影师拍摄习惯的产品。
哈苏X2D 100C另一个得到王建军肯定的方面是交互性,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显示屏上,能够做到色彩准确还原,翻折屏的加入也大大提升了野外工作的摄影师的使用体验。王建军还表现出了对新品色彩清晰度、反差和层次方面的认同,而且他在45天的川藏拍摄过程中,经历了45摄氏度的高温与-30摄氏度的低温环境,相机都能够正常工作,这样看来新品的耐用性确实值得肯定。
在王建军看来,摄影的中期就是对于设备的使用,好的设备能在实用的同时,带给人快乐,而哈苏X2D 100C带给摄影师的,远超越设备规格的本身。
至于摄影的后期,业内对于摄影师专业与否的评判标准,无非是「立著」(出版物)与「上墙」(作品展览),这也是摄影师作品与大众交流的一个通道。在王建军看来,电子产品终会没电,只有将作品打印出来,精彩才永不落幕。同理,如果不将作品放大,我们可能永远也不知道1亿像素、5000万像素够不够用,能不能满足一个职业摄影师的要求。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哈苏X2D 100C本次升级的1亿像素对于一位专业摄影师来说的意义。
大师成就了哈苏,哈苏成全了大师
“这台相机能让我找回一个摄影师对相机本身的那种感情和浓厚的兴趣。它的那种小巧、把玩性非常得心应手,拿着它还特别绅士,显得有品味、有文化、有艺术感。让我也有了艺术青年的那种感觉,有种年轻的心态。”
说出这番话时,王建军兴奋得像个孩子,这种情绪也充分感染到了我,可以看到一台好的设备为王建军这种经验丰富的摄影师注入了许多新鲜活力,也让我看到了摄影师与设备间使用之外的联系——那种感觉更像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联系,一个理解摄影师的设备,一个读懂设备的摄影师,二者同框,相得益彰。
而设备做到这点,主要还是源于哈苏的包容性以及对于摄影师意见的尊重,王建军透露,在研发阶段,哈苏X2D 100C其实有很多问题,几经周折。得益于哈苏研发团队的智慧和效率,王建军提出的问题都得到了有效解决,可以想见,哈苏团队一定也从其他渠道收集了很多摄影师的建议,经过不断打磨后,才将完美的哈苏X2D 100C呈现在众人面前。
哈苏与王建军的故事,就像是一部摄影大师与设备间相互激励成长的史诗,同样的故事,有些已封存在历史中,有些正在进行时,风光大师安塞尔亚当斯利用哈苏缔造了分区曝光的传奇;香奈儿老佛爷偏爱用哈苏相机捕捉灵感,终究成了时尚界的凯撒大帝;在无数摄影大师的努力下,哈苏也因此记录下了好莱坞的黄金时代,让我们得以见到玛丽莲·梦露、奥黛丽·赫本等明星作品外的另一面。
这一个个的故事和作品的背后,都让我们看到了人与物之间的精神默契,相信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大师都爱用哈苏。哈苏在多年间一直在以设备诠释什么叫「共同进步,创造极致」,而王建军的故事,在哈苏相机的演进历程中,也只是冰山一角,对于哈苏,你也有故事要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