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行业最低谷的时候上市,郁亮似乎在给自己的“看多”打气。
万科的万物云上市只差临门一脚。
(相关资料图)
9月19日,万物云发布全球发售公告,预计发行价在47.1-52.7港元/股之间,将于9月29日登陆港交所主板。据悉,本次发行规模预计在8亿美元至9亿美元之间,如果万物云顺利上市,那么此次万物云的IPO将会成为年内港股规模最大的IPO。
按照此次发行价计算,万物云上市之后,市值将介乎约549.72亿港元至615.08亿港元之间。如果在不破发的情况下,万物云将取代碧桂园服务成为内房物业板块的老大。
2015年,郁亮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未来10年万科要做到万亿大市值。其中住宅只占50%,另外50%都来自新业务。”
面对长租业务、物业业务、物流业务以及许久不曾提过的“轨道+物业”,当时郁亮踌躇满志。但让万科以及郁亮都没想到的是随时而来的“万宝之争”。一场股权引发的资本市场现象级别的案例打破了郁亮的计划,也拖“慢”了万科在三四线楼市进攻的步伐。
在万科缺席的时光里,先是碧桂园、后来是恒大都将万科甩在了身后。2018年之后,郁亮口中的万亿大市值再也没有提起过,取而代之的是“活下去”。在当时不少人的眼中,郁亮的表态多少有点危言耸听。
在一个规模为王的时代里,想做一个“另类”并不容易。2019年,在地产行业高周转最后的荣光里,郁亮面对镜头平静地说道:“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回到了十年前,那时候万科还是行业的老大,好些企业都雄心勃勃的想超越它,但又有些害怕,怕像当年的顺驰一样中了‘万科魔咒’。后来有一些企业陆陆续续超过了万科,先是恒大,后是碧桂园,而万科早就对老大没了兴趣。”
后来的地产行业果真以2020年为分界线,将很多企业隔开,但是万科,则因为错过了三四线城市的扩张反倒财务变得十分的健康,但健康并不意味着不受影响,2021年万科的业绩腰斩。在2021年万科的业绩说明会上,郁亮将净利润下滑的原因归结为,管理离散度大、多赛道探索成本高。
他还称,多赛道同时探索所面临的难度和付出的成本,超出了最初预估,对过往业绩也产生了影响。
但是,也是在最难的2021年,万科启动了万物云上市。面对逆境下的IPO,万物云的CEO朱保全则认为,“万科拆分万物云上市,主要是觉得这个儿子已经是个成年人了,需要通过引入国内外机构投资者,进一步提高综合实力,奠定行业的领导地位,吸引和保留人才。”
根据万物云的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万物云的收入分别为139.27亿元、181.45亿元、237.0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0.46%;相对应的年内利润分别为10.40亿元、15.19亿元、17.1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8.37%。
而今年上半年,万物云的营收则为143.5 亿元,同比增长 38.2%。
对于逆境下的上市,郁亮认为,拆分万物云并不是卖猪仔,而是希望通过上市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他不希望因为万物云过高的估值让员工产生不切实际的预期,他认为合理的估值反而有利于员工各方面的成长。
行至今日,碧桂园的今年上半年的交卷显然要好一些,上半年200.55亿的营收,25.76亿元的净利润,而市值也仅剩了472亿港元,如果按照万物云的最低发行价格计算,549.72亿港元显然还是太高。
因此,我觉得万物云选择低点上市也并非绝对安全,同样也存在破发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