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还未站稳、上一轮利空还未完全消化,新的“黑天鹅”就又出现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9月12日,伴随着美国总统拜登对行政命令的正式签署,美国《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计划》开始启动,而这也意味着国内CXO领域的众多药企又要面临“大考”。
从结果来看,面对太平洋彼岸突然出现的“黑天鹅”,这些CXO药企显然没有成功抵住这一次的利空。
9月13日,多家上市CXO药企在开盘后股价便迎来了大幅下挫,其中市值最大的药明康德也没有做出过多的抵抗,开盘后没多久便跌到了跌停板的附近,随后更是被大单封死了跌停,而其H股的跌幅更是达到了16.58%。
不过,虽然股价遭遇“重挫”,但实际上,这已经不是药明康德第一次出现股价大跌的情况了。
作为行业龙头之一,曾经的药明康德凭借着强劲的业绩,股价在短短4年里大涨超过16倍,可谓医药行业的“不败神话”;不过,面对最近一年来频繁出现的利空,药明康德的股价开始大幅下挫,截至9月15日收盘,药明康德股价报收76.81元/股,相较于去年7月16日的最高点171.97元跌去超过五成,市值则蒸发了近3000亿。
在面对不断出现的外部利空,作为行业龙头的药明康德将何去何从?曾经创造的不败神话,未来还能再度上演吗?
昔日医药行业的“不败神话”
想要了解药明康德这家公司,那你就必须先清楚什么是CXO。
在医药行业中有一个著名的“双十定律”,即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平均成本超过10亿、研发周期大于10年。
由于研发的费用高、周期长,为了提高效率、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很多药企会将这一个最重要的研发步骤外包出去,交给专业的机构来进行研发,而CXO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诞生的。
所谓的CXO,简单来说就是医药外包服务,为药企提供研发服务;其中,CXO又分为CRO、CMO、CDMO等多个类型;由于只做中间的研发环节,不需要为最终的产品结果、销售效果负责,CXO又被大家看作为“卖水人”的角色。
而在整个CXO领域,最知名的企业莫过于行业龙头药明康德了;这家成立于2000年、从650平实验室起家的药企,凭借着自己不懈的努力以及时代所带来的机遇,在短短20年里便从小小的实验室成长为行业龙头。
根据资料显示,截至去年上半年,药明康德在中国临床前、临床外包市场以及中国小分子CDMO市场这三个细分市场,市场份额排名均为国内第一;在全球细胞和基因治疗CDMO这个细分市场,市场份额排名为全球第四。
从药明康德的发展史来看,这个如今的CXO巨头,其实也并非一帆风顺。
早在2007年,=药明康德便在美国成功上市,不过上市后即遭遇全球金融风暴,股价从最高的45.65美元一路下跌到了最低的3.67美元,而后的几年里股价一直低迷,最终更是不得不在2015年选择从纽交所退市。
不过,坏运气终会有结束的时候。虽然从纽交所退市,但伴随着国内医药集采的不断推进以及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创新药加快审批等政策相继落地,药企开始加大了对创新药的投入力度,整个CXO行业的需求迎来了大爆发,而作为行业龙头的药明康德更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
根据资料显示,2015-2018年,药明康德在国内的业务收入占比,从17.16%提升到了25.43%,而其业绩也有了大幅的提升;2019年,在从纽交所退市3年多之后,药明康德又登陆了A股市场,不过这一次的待遇显然和之前有很大的不同——头顶医药独角兽光环的药明康德,在上市后连续收出了15个涨停板,市值很快就突破了千亿。
而后,虽然大批的医药股在集采的影响下股价纷纷大跌,但作为CXO龙头的药明康德表现却依旧强劲,股价一路攀升到了2021年7月的最高点171.97元,市值高达5090亿,成为医药行业中的“不败神话”,引起众多资金的追捧。
不过,神话终有破灭的一刻,伴随着国外接踵而来的利空,这个曾经一路狂飙的行业龙头,也随之快速跌下了神坛。
市值蒸发近3000亿,CXO巨头跌下神坛
2021年12月15日,药明康德尾盘跳水跌停,用一根大阴线结束了此前近5个月的横盘震荡。
导致药明康德大跌的原因,则是从美国传出的利空——市场传闻美国商务部意图将中国部分涉及生物技术的公司列入“实体名单”。虽然最终药明康德没有被纳入“实体名单”之中,但其股价却并没有收复失地,反而继续下挫。
从现在来看,12月15日或许是药明康德“转势”的重要一刻,因为那一天开始,药明康德就开始频繁遭遇利空。
虽然去年没有被纳入“实体名单”,但到了今年的2月8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就宣布将包括药明生物、药明生物等33个总部在中国的实体列入“未经核实名单”;受到消息的影响,2月8日当天,药明康德股价大幅低开,随后很快便封死了跌停板,而在港股上市的药明生物当天股价则下跌超过了30%。
到了7个月之后的9月12日,股价还未站稳的药明康德,再度遭遇黑天鹅——美国总统拜登签署行政命令,美国《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计划》开始正式启动。在中秋假期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药明康德股价再度大幅低开,随后又封死了跌停板,而其H股跌幅更是达到了16.58%。
截至9月15日收盘,药明康德股价报收76.81元/股,相较于去年7月16日的最高点171.97元跌去超过了五成,市值则蒸发了近3000亿。
实际上,药明康德之所以会频繁遭遇国外的利空,和其商业模式有着很大的关系。
从财报上看,药明康德的营收有相当大一部分来自境外市场。根据上半年的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药明康德的境外收入为145.82亿,收入占比高达82.12%。依赖外国市场的模式,导致其一旦外部有任何不确定因素,股价就很容易出现大幅的波动。
药明康德,到了危险的边缘?
实际上,除了外部的利空之外,药明康德的内部也有着不少的隐患。
首先是人工成本不断上涨方面。
回顾历史,药明康德之所以能在全球各地获得大量的市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国内曾经的廉价劳动力——过去中国工程师的工资仅为外国工程师的十分之一左右;不过,随着近年来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中国工程师的工资大幅提高,曾经的劳动力优势已经逐渐消失。
然后是境内收入占比大幅下滑方面。
受到国内集采的影响,国内的许多药企的利润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而这也导致了药企开始减少对创新药的投入,进而最终导致了药明康德的境内收入占比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根据最新的财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药明康德的境内收入为31.75亿,占收入的比例为17.88%,和去年同期的25.01亿国内收入、23.74的收入占比相比,虽然收入有所提高,但境内收入的占比则出现了明显的大幅下滑。
此外,还有大资金持股方面。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药明康德的机构持股家数为1642家,和去年同期的1824家相比减少了182家,面对大幅下跌的股价,机构却并没有显示出太高的兴趣。
不过,从股东数量来看,截至今年上半年,药明康德的股东人数为21.64万,相比于去年同期的15.46万户大幅增加了6.18万户,这也显示散户正积极踊跃地抄底。
从种种迹象来看,面对外部不断出现的黑天鹅以及内部面临的各种隐患,药明康德目前显然没有太多解决的办法,这个CXO领域的行业龙头已经来到了危险的边缘,而且随时都有跌落悬崖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