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资本邦了解到,北京英视睿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英视睿达”)闯关科创板IPO获上交所受理,本次拟募资9.79亿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图片来源:上交所官网
英视睿达专注于将先进的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场景深度融合,面向城市大气环境、水环境、综合生态等领域提供数字化服务解决方案,实现基于多维一体化海量数据端云协同和人工智能分析的生态环境精细化监管。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和服务包括数据监测系统和大数据SaaS服务。其中,数据监测系统包括内嵌自研边缘计算软件的智能终端产品及外购软硬件,主要用于实现多维数据的态势感知;大数据SaaS服务主要为公司借助自研的大数据基础云平台、大数据SaaS应用平台向客户提供的大数据智能分析服务。
图片来源:公司招股书
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19年、2020年、2021年营收分别为1.99亿元、3.18亿元、4.50亿元;同期对应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85.79万元、5,301.51万元、7,109.56万元。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的要求,公司选择的具体上市标准为:“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
根据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的《审计报告》(XYZH/2022BJAA80227),公司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结合公司最近一次增资及外部股权转让对应的估值情况以及同行业可比公司在境内市场的近期估值情况,预计公司本次发行后总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符合上述标准。
本次拟募资用于大数据创新应用拓展建设项目、大数据SaaS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卫星遥感数据平台(一期)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图片来源:公司招股书
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尹文君直接持有公司26.98%股份,同时担任公司员工持股平台英视博慧和英视博创执行事务合伙人,英视博慧和英视博创分别持有公司13.70%和9.14%股份。
此外,2018年6月,张研、廖炳瑜与尹文君签署《一致行动协议书》,约定各方作为一致行动人,在行使提案权、表决权等股东权利时,应先内部协商形成一致意见后进行股东表决,若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则无条件以尹文君的意见作为最终形成的意见。因此,尹文君合计控制公司70.16%表决权,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英视睿达坦言公司存在以下风险:
(一)产品迭代与技术开发风险
公司深耕多维一体化海量数据端云协同和人工智能分析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其产品与服务涉及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卫星遥感、生态环境监测等诸多领域,对技术的跨界融合应用能力要求较高,具有技术发展迅速、升级迭代较快的行业特点。
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融合发展,适用场景不断增加,公司需要结合客户的需求变化,持续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迭代,进一步加快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才能在稳定现有客户的基础上开拓新的领域。但是技术开发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公司在产品技术研发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及资金,如果公司无法准确、及时地把握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或公司开发的技术不能契合市场需求,将会对公司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造成不利影响。
(二)新业务领域开拓与商业化落地的不确定性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为政府类客户提供基于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集海量数据感知、智能识别及预判、精准溯源、远程管控为一体的数字化服务解决方案。在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支持的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处于成长期,目前公司已在大气环境、水环境、综合生态等领域实现了广泛的应用场景覆盖和行业技术引领,形成了较高的行业地位和领先优势。
同时,公司在双碳管理、水资源保护、应急管理、自然资源等领域进行了前瞻性的战略布局,但是出于数据获取难度、成本效益对比、技术适应性等诸多原因,整体市场渗透率较低,公司在该等新应用领域实现收入相对较少。如果未来公司针对新业务领域的技术开发不能很好解决下游客户的特定需求,相关产品及服务无法形成有效的解决方案,公司新业务领域开拓与商业化落地将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三)经营业绩无法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风险
2019-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9,885.31万元、31,828.86万元和45,023.92万元,复合增长率达到50.47%。随着国家产业规划、行业政策的出台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应用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产业发展深度和广度不断延伸,市场参与主体不断增加,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如果公司未来无法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保持在技术迭代、服务质量、技术营销、产品或服务价格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则可能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存在增速放缓的风险。
此外,2019-2021年,公司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180.76万元、4,620.68万元和6,192.30万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29.00%。
报告期各期,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确认的股份支付费用分别为1,455.97万元、3,414.71万元和4,723.70万元。同时,因公司对员工的股权激励设定了服务期,2022-2025年待分摊的股份支付费用总额为14,466.92万元。在公司上市后,如果公司经营利润增长无法弥补待分摊的股份支付费用,则可能导致公司利润存在增速放缓的风险。
(四)关键技术人员流失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行业,关键技术人员是公司不断发展并获得行业竞争优势的基础,也是公司持续进行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的主要因素之一。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研发人员106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23.04%。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增长与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公司需要不断引入新的关键技术人员,同时行业内各公司对优秀技术人才的争夺也日益激烈。
如果公司未来无法在薪酬水平、员工福利、激励制度、职业发展等方面显现出竞争优势,或人力资源管控及内部晋升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公司将无法引进更多的高端技术人才,甚至可能出现关键技术人员流失、技术人才不足的情形,将对公司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并维持技术优势造成不利影响。
(五)法律风险
2019年8月-2020年2月,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IBM中国公司”)以英视睿达51项发明专利申请权和4项实用新型专利的部分发明人为其前员工,相关发明创造与其在IBM中国公司的本职工作高度相关,申请日距离其离职时间不满一年为由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诉讼,主张上述涉案专利申请权或专利权属于职务发明创造,应归IBM中国公司所有。
2021年12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出具“(2019)京73民初1941号”等《民事判决书》,判决IBM中国公司上述主张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依法驳回其诉讼请求,英视睿达一审胜诉。IBM中国公司不服一审判决结果,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主张撤销一审判决并改判相关专利申请权或专利权归IBM中国公司所有,并由英视睿达支付一审和二审的诉讼费用,目前尚待最高人民法院审理。
上述涉案的51项专利申请权和4项实用新型专利均处于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保全措施中,保全期限截止至2023年12月。
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已获得授权专利92项(仅有4项实用新型专利涉诉),其中发明专利35项,实用新型专利33项。未来如果公司在与IBM中国公司的诉讼中败诉,或核心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被窃取、遭受侵害或被宣告无效,将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削弱自身的竞争优势,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六)主营业务收入季节性波动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客户主要为国家各级生态环境部门或其下属企事业单位,基于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的特点,主要客户通常在每年年底或次年年初编制下一年度预算并制定采购计划,次年上半年启动项目招投标,年末验收的项目比较高。受此影响,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呈现一定的季节性,上半年收入占全年收入比重较小,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收入占全年收入比重较大。
报告期内,公司第四季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5.38%、34.05%和35.03%。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季节性波动将会引起公司净利润、经营性现金流在全年的不均衡分布,这将对公司资产的流动性和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