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迟两天披露一季报的宁王,最终还是暴雷了。拖延两天市场也预料到是不及预期了,此前大家还在讨论着利润是60亿还是50亿,结果利润就只剩个14.93亿。
宁王一季报连市场传闻中的三分之一都没达到,多家券商今年给到宁德时代的利润预测是250亿左右。机构根据宁德时代的年报来推断出如此高的利润,但我们从一季报中看,说难听点半年报能不能过50亿都是个问题。
从一季报中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6.78亿元,同比增长1.5倍,再创新高。然而,其扣非净利润为9.77亿元,同比下降幅度超过40%。毛利率从26%下滑至14%。
对此,宁德时代方面解释称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是随销售成本相应增加。二是由于原材料从25万元/吨暴涨至超过51万元/吨,而去年同期的均价不足5万元/吨;原材料的巨大涨幅传导到下游电池厂商,整个行业均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
宁德时代并没有将上游原材料涨价的压力传导给自己的下游整车企业,在电话会议中,宁德时代也明确了这一点。
“宁德时代回应称,为维护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公司承担了这次主要原材料的涨价压力,是毛利率下滑的主要原因,公司看重为客户提供具有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这才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这段话中可以感觉到,宁德实际上并不是不想加价,而是没法加价。
为客户提供具有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为核心竞争力,作为龙头为何要说出性价比这三个字?是各家厂商的竞争力越来越强,宁德在产品上的优势没有那么大了吗?
原因还是由于目前锂电池技术都逐渐成熟,各家厂商的市占率都提了上来,而在一季度中,宁德时代的市占率已从51%下降至49%。要知道这是没提价的情况,若是提价了可能还要进一步下降。
宁德是否在牺牲当前利润来留住更多的客户?还是真如宁德所说的一样,为了维护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而不加价?
从牺牲利润的角度上看,那就的确符合电话会议中所说的“性价比”。要知道,提到性价比这个词,一般都是拿来形容竞争激烈,产品不缺的行业。
举个简单的例子,各家动力电池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去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也不会问销售,这辆车用的是哪家的动力电池,用的不是宁德时代的电池我不买。因此,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中游,面临着原材料大涨时,定价权不在自己手中,是很合理的。
股市上曾经讲性价比故事的公司有小米,小米上市后一段时间也经历过一轮的高估值,但随着大家明白性价比即是代表无止境的竞争时,小米的的估值慢慢回归到普通硬件的属性。
这次原材料大涨价暴露出宁德并没有很强的定价权,过去宁德时代是一家技术和产能一直领先的动力电池制造企业,给了市场足够的信心。这次一季度业绩无疑是打击了市场部份信心。
在过去两年新能源汽车大爆发中,宁德是非常享受到整个动力电池时代红利。
但随着同行业的技术和产能不断提升,宁德的竞争优势在被逐渐蚕食掉。
不过要定论宁德只是一只工业股并非科技股,还是言之过早,除非宁德无法研发出更新颖的动力电池领先市场,那么宁德的制造业属性是远远大于科技属性的。
若宁德时代无法在下一次的动力电池革命中当领头羊,那么宁德时代将无法享受动力电池带来的高估值,可能将沦为一只工业股,而工业股的估值也就在15-25倍PE左右,要知道如今的宁德还在50倍PE。
当然,宁德时代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宁德正在研发钠离子电池,如果未来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从锂电池转换到钠离子电池,那么宁德可以继续享受技术和产能领先优势的一个时代红利。
宁德能在每次动力电池革命中抓住技术路线,那宁德肯定能将万亿市值的估值说下去。
虽然一季度暴雷,那么宁德时代如今还贵不贵呢?大家还看不看好?我们从券商的的预估中看出,各家机构对于今年宁德后面的表现还是十分有信心的。
东吴证券指出,考虑原材料上涨影响,下修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至 243/401/566 亿元(原预测 286/430/599 亿元),同增53%/65%/41%,对应 PE 为 39/24/17x,给予 2022 年 58xPE,对应目标价 605.52 元。
海通国际指出,公司为锂电池龙头,长期看好公司的产业链布局+全球份额增长+产品技术领先等能力,预计公司2022-23年出货280、450GWh,对应净利润261、424亿元,2022、2023年38、24倍PE。
还有另外几家券商给到的利润估值都在250亿左右,甚至有机构给到400亿的预测。
看好的逻辑都是源于原材料价格的下滑,占有市场巨大份额的宁德。虽然利润下滑,但营收增加,随着毛利率修复,宁德拥有更强劲的赚钱能力。
结语
截止5月5号收盘,个股普涨的一天,宁德成功带崩创业板指。宁德公布一季报后的首日表现,早上开盘一度下跌至13.28%,收跌8.15%,一度触及353元/股。
虽然机构都给的利润预估很高,但要知道一季度惨淡的表现,半年报肯定也不会好看,都是看好三四季度中宁德的利润翻身仗。
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越来越高后,宁德时代是否无法带来高增速,最终沦为一家工业股?还是能在每次动力电池革命中杀出重围?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